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煤中环境敏感性痕量元素的挥发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西北部4个电厂原煤在实验室不同温度下进行燃烧实验,应用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仪器中子活化(INAA)等方法对煤和灰样中舡,Pb,Hk,Cd,Co,Se,Mn,U,Th,Be,Mo,Sb,Br和V等14种环境敏感性痕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比痕量元素在煤与灰样中质量分数的差异以及不同温度下痕量元素的挥发率,研究了在实验室不同温度下痕量元素的转化、分配规律,结合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物理化学特性,揭示了影响痕量元素燃烧迁移、分配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川西坳陷富有机质页岩进行孔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富有机质页岩比表面积为3.404~19.473 m2/g,远大于常规储层比表面积,大多数比表面积由微孔和过渡孔提供;页岩具有从微孔到中孔等一系列连续性孔隙,孔隙平均孔径为3.06~7.82 nm,孔隙类型以平行板状孔和一端封闭的盲孔为主,同时有一定量的墨水瓶状孔;页岩比表面积与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与孔径呈负相关性,石英等脆性矿物和比表面积有弱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2014年中国四大工业基地25个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污染情况,对25个城市2014年1月~2015年2月的数据进行SPSS聚类分析,研究其整体分布情况,并应用统计学和GIS软件分析其主要城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分布特征,同时利用SPSS软件对大气污染物PM_(10)、SO_2、NO_2、CO、O_3和PM_(2.5)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5个城市PM_(2.5)年均质量浓度在32.94~100.23μg·m~(-3)之间,其中分布在40~70μg·m~(-3)之间的城市相对集中,占所有城市的68%,仅3个城市的PM_(2.5)年均质量浓度小于35μg·m~(-3);(2)PM_(2.5)季节变化特征大体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重度污染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3)从空间分布上看,京津唐污染水平高于其他三个工业基地,珠三角污染水平最低;(4)四大工业基地城市群PM_(2.5)的浓度与PM_(10)、SO_2、NO_2、CO的浓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由于温度、气候等原因,在珠三角和长三角O3与PM_(2.5)呈正相关,而在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原子荧光光谱(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我国西北部上湾电厂的原煤、底灰以及飞灰中Hg,As,Se,Pb,Cr,CA,Mo,Ni,Co,U和Th等11种有害痕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燃煤过程中底灰和飞灰的产率,结合痕量元素在底灰和飞灰中的含量计算了电厂燃煤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挥发性.在实验室内通过对底灰和飞灰在酸性介质下的淋滤实验,研究了底灰和飞灰中痕量元素在60h内4个时间段的迁移释放行为.根据痕量元素的挥发和淋滤释放特性建立了元素的释放分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挥发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2015年河南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气主要污染物数据进行分析.依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取占总方差85%以上的3个因子来反映空气的污染程度:1)PM_(10)、NO_2.2)CO、O_3.3)PM_(2.5)、SO_2.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52.049%;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5.306%;第三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3.947%.相关性分析发现:SO_2、NO_2与PM_(2.5)和PM_(10)的相关性显著,表明这几种污染物具有相似的来源;CO和O_3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可能由于CO和O_3均是光化学反应的重要参与物质,这也表明河南省存在一定程度的光化学污染.分析结果将有助于为环保部门大气污染物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高等院校地矿类专业地球科学双语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双语教学目标、定位和实践中的不规范性等特点,在授课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室建设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实践表明,地球科学双语课程的综合教学改革加强了地球科学双语课程教学团队、教材、教学模式、实践基地和实验平台的建设,在提高授课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用高温水解-离子色谱法研究贵州煤中氟质量分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温水解-离子色谱方法对贵州省11个煤样中的氟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与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高温水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了对比;并根据氟与灰分、砷、汞和氯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探讨了氟在煤中的赋存形态.结果显示贵州省特别是贵州西南部煤中氟的质量分数普遍高于我国其他地区煤中氟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属高氟煤区;高温水解-离子色谱法具有方便、快速、结果准确、实用性强的特点,是测量煤中氟质量分数的一种有效方法;贵州煤中的氟质量分数与灰分无明显相关关系,可以认为贵州煤中的氟并不是以无机形态赋存为主;贵州煤中的氟质量分数与氯、砷、汞质量分数之间也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