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2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预测砂土海床海底管道贯入深度,在ABAQUS下建立了砂土海床海底管道贯入的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有限元模型,模拟海底管道在风浪流及自重等荷载作用下贯入砂土海床的过程,研究了管-土界面摩擦系数、砂土内摩擦角、剪胀角及弹性模量对管道贯入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底管道贯入过程中,管道两侧海床隆起,在海床土体内形成了自管道底部延伸至海床表面的连续滑动面,砂土破坏表现为整体剪切破坏形式;管-土界面摩擦系数、砂土内摩擦角及剪胀角均会影响砂土海床海底管道贯入深度,其中砂土内摩擦角对海底管道贯入深度影响最大,而砂土弹性模量则对海底管道贯入深度没有显著影响。海底管道贯入阻力随管-土界面摩擦系数、砂土内摩擦角和剪胀角增加而呈幂函数增大。所提海底管道贯入深度预测公式考虑了管-土界面相互作用和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能准确预测砂土海床中管道的贯入深度,可为砂土海床海底管道在位稳定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4.
5.
笔者在天童森林公园采集到管巢蛛科蜘蛛2属11种,其中红螯蛛属的环带红螯蛛和管巢蛛属的羽斑管巢蛛,双凹管巢蛛为浙江省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将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制备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是否满足要求,通过制备自密实再生骨料混凝土并进行室内300次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了自密实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常用的水灰比下,自密实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数、质量损失率等抗冻性指标均满足施工规范技术要求,说明以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制备自密实混凝土是可行的,其抗冻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
泥岩饱水过程中崩解的微观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泥岩崩解的微观机制,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泥岩的成分组成、浸水时间对试样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进行测试,揭示了饱水过程中泥岩形貌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泥岩崩解的微观机制.研究表明:试样表面的裂隙数目、宽度随饱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泥岩的崩解主要受饱水过程中产生的次生孔隙和泥岩表面受到的拉应力影响,总次生孔隙主要由水化学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和水的冲刷、运移物理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构成,饱水过程中泥岩受到不均匀应力,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时孔隙相互扩展形成裂隙,裂隙的相互贯穿引起试样崩解.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云纹干涉法是采用双光束精确对称入射的方式。在云纹干涉法精调零场的基础上,微旋一束入射光使双光束呈现微小的非对称,视场中出现稀疏的载波条纹。通过稀疏载波条纹在物体变形前后的变化对小应变进行直接分析,形成了一种基于对称的非对称双光束入射云纹干涉法。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近似给出全场诸像素点的正应变值;相对于传统的云纹干涉法,应变分析灵敏度大幅提高,达到了微应变或亚微应变的量级,应变测量精度有望得到改善,使光测法研究微小应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岩土边坡的加固与防护是工程建设领域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在对塑料网喷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该种材料比素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等更具有良好的性能,能提供较大的承载力,又允许材料有较大的位移,且耐腐蚀,服务年限长,应进行深入地研究。其成果可大量用于边坡工程的护面,防止土体的冲刷,水土流失和个别岩块的滑落。,  相似文献   
10.
在整理福建省武夷山的标本中,经鉴定,发现有两种曲腹蛛为我国新记录种,现描述如下: 汤春曲腹蛛 Cyrtarachne yuncharuensis strand,1916 雌蛛体长3.25—4.95毫米,雄蛛体长1.80—1.95毫米。雌蛛8眼两列,均黑色。头胸部黄褐色。腹部宽大于长,扇形,腹部背面棕红色,前端有一对黄白色斑;中央有一对蝶状斑;两侧各有三个黄白色斑,在第一个黄白斑上有一个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