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类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小植物致病因子,是分子量仅为几万到十几万、具有很高碱基配对的单链环状RNA。由于分子结构上的这一特点,在自然状态下类病毒RNA呈短棒状,在  相似文献   
2.
1982年夏末,在复旦大学校园花圃内发现有两株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黄化、矮缩,表现为花柄短,叶变小,容易枯焦,花小、畸形、脱色,有的不能开放(封三照片1)。病株较健株明显早衰。分别对照1926、1967及1979年的报道,很象翠菊黄化。由于翠菊黄化能引起多种植物,特别是经济植物,如蔬菜、花卉和粮食作物病害,且系叶蝉传播,遂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上海植物园兰花(Cymbidium tapestry)上有轻微的花叶症状。取感病兰花叶片浸出法制样,2%磷钨酸负染,在日立H-500H电镜下检查,查出大量棒状及稍稍弯曲的线状病毒颗粒(封二图1),大小分别为330×18nm和530×  相似文献   
4.
1938年夏,作者之一在前河南大学任教时,曾观察到开封一带紫花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树的叶片上具有大小不等的黄色或淡绿色环状病斑,并拍摄了照片(图1),时隔40余  相似文献   
5.
6.
TS制剂能有效地阻止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对番茄的感染。对已经感病的植株,在始花期喷施0.5~1.0ppm 浓度的TS药液,治疗效果达77.7%~95.7%;产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18.57%;叶绿体对光还原能力增加78.0%;细胞分裂素含量提高174.1%。显示了化学治疗与促进生理效应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了四川、云南、贵州等几个有代表性的白蜡虫地方种虫,就虫囊含卵量、虫囊大小分配情况、100粒虫囊重量、性比、泌蜡量、泌蜡期等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于品种划分及在杂交育虫时,正确选择杂交组合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类信息通过网络媒介渗透到高校学生的生活中,迅速并有效地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给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促使高校加快建设网络思想引领平台。基于当前的网络时代背景,该文通过SWOT分析,旨在对华南农业大学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应从内容、特点、形式和制度上进行探究,不断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  相似文献   
9.
美人蕉(Canna generalis)花叶病在上海到处可见。感病叶片沿羽状叶脉发生黄色条斑,花杂色,严重者大部甚至整个叶片成黄色(图  相似文献   
10.
病毒感染菊花(Chrysanthemum)相当普遍。不少品种具不同程度的花叶斑驳和褪绿环斑等症状;也有一些品种虽感染病毒,却不表现任何症状。本文报道我们从感病菊花上分离的番茄无籽病毒(tomato aspermy vir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