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由道教的形神观与性命观来看,道教身心观既是哲学式的,也是医学式。修道始于净化身心,再通过形神并重或性命双修,使身心达到自然和谐健康的状态。道教不仅将个体的生命融于宇宙自然之中,而且将复归清静自然之道作为修道的终极目标,由此而提升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人情小说又叫世情小说,顾名思义它是反映世态人情的小说流派.这派小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传奇,不过形成流派还是在明清时代.包括鲁迅先生在内的许多专家,对人情小说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都有过较深的研究,本文仅就人情小说在理想探索方面的特色,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以妇女问题为示范,提倡“平等”为中心的理想探索内客明清人情小说的理想探索,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有社会政治方面的,有爱情婚姻方面的,也有人伦关系方面的.值得注意的是,人情小说所探讨的这几方面的理想,大都是从妇女问题入手的.而在这些问题中,提倡“平等”思想成为理想探索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魏晋玄学着眼于“人伦”关系,向往建立符合“自然”的“名教”社会,在现实中虚构着美妙的人生理想;佛教禅学则着眼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强调自性自度,并努力调和佛法与各教的关系,将虚幻的人生理想融入现实之中。玄禅在社会人生观上的差异都是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陀恩要耶夫斯基的不幸的婚姻给他们的个性心理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他们在以后追求爱情、婚姻的过程中都产生过自卑心埋。是精神的力量使他们最终获得了幸福。他们的艺术创作实际上就是他们婚恋心理的外化,而幸福的爱情又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惠能禅不仅在广东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传播及影响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越南、韩国和日本等。惠能禅为这些地区的人民所接受,并与当地的文化相融相会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禅宗新派别。19世纪,随着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惠能禅还传到了北美和欧洲大陆,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唐末五代著名道教思想家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的“灵化二十四”为例,从宗教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道教二十四治的内涵与功能,比较了“灵化二十四”与二十四治之异同。杜光庭将“灵化二十四”作为道教仙地来加以介绍,赋予了道教的传道场所神圣性,其中所蕴含的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可为我们今天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爱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5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她对死亡的态度是不讳恐惧、积极探索、敢于直面,而她对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她赋予死亡以生命,为人类对死亡问题的思考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陈国符通过阅读《道藏》而取得的道教研究成果是多方面的,对上清派的研究即是其中之一。陈国符的上清派研究一方面延续清代考据学的传统,注重详细考证,力图用史实来说话;另一方面,又借鉴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恰当的评判和巧妙的归纳,通过将具体的道经研究与抽象的理论概括相结合,不仅挖掘出许多珍贵的资料,大致厘清了上清派的发展线索,而且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今天,研究道教的学者几乎都曾从《道藏源流考》中得到启发与教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