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印度黄脊蝗(patangaSuccinctaJohansson)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结果表明:印度黄脊蝗的染色体数目:2n()=22+x0=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F=23;核型公式:2n()=2x=23t;中期染色体绝对长度总和为71.47±0.63μm;所有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C-带,异染色质总量为18.76±0.11%;染色体组中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4.4: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比例为零,印度黄脊蝗的核型属“IC”核型。  相似文献   
2.
贵阳地区蝗虫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贵阳地区(5区1镇)7科17属23种蝗虫的生活习性,危害情况,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贵州桫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贵州桫椤的核型。结果表明:桫椤的染色体数目为2n=138.核型公式2n=2X=16m+2sm+86st+34t,染色本组中,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2: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在染色体组中的比例为零,桫椤的核型属“1B”核型。  相似文献   
4.
短角外斑腿蝗核型和C-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短角外斑腿蝗(Xenocatantopshumilisbrachycerus)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短角外斑腿蝗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XO=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F=23;核型公式为2n()=2x=23t。中期染色体绝对长度为7001±270μm,按相对长度可分为三组;除所有染色体都具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外,L2,M3,M4,M5,M9还有明显的端带;染色体组中C带带纹总长与染色体总长的比值百分数为2600±220%;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378∶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在染色体组中的比例为零,短角外斑腿蝗的核型属“1B”核型  相似文献   
5.
<正> 前言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分子遗传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简单明瞭地阐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问题,无论是对于分子遗传学的普及,或是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什么是基因?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呢?  相似文献   
6.
贵阳地区蝗虫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贵阳地区5科16属20种蝗虫的染色体研究结果:20种蝗虫中除锥头蝗科2种负蝗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XO=19外,其余都是2n()=22+XO=23,但所有染色体都是端着丝粒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C-带;所不同的是染色体长度,核型类型,C-带带纹及其总长度与染色体组长度的比值%等  相似文献   
7.
日本黄脊蝗的核型和C─带带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涂片法和BSG技术研究了日本黄脊蝗(Palangajaponca)的核型和C─带带型。结果表明:核型属常见核型;23条染色体均显着丝粒带,其中6对中、小染色体还显示了端带;结构异染色质较多地分布于这6对染色体。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工的染色体在核型,带型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正> 染色体组型分析(亦称核型分析)(Karytyope analysis)是细胞遗传学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探求种群进化路线和机制的一种手段。日本黄脊蝗(Patanga japonica Bolivar)是一种农业害虫,也是一种实验材料。分析日本黄脊蝗的染色体组型,对农业生产,教学工作和种群进化的研究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对于日本黄脊蝗的染色体组型分析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见到这方面的报导。为此,从1982年以来,我们结合遗传学教学工作,运用日本黄脊蝗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应用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班腿蝗科(Catantopidae)稻蝗属(Oxya)的小稻蝗(O.hyiaintricata),山稻蝗(O.agarisa),中华稻蝗(O.chinensis),无齿稻蝗(O.adentata),上海稻蝗(O.shanghaiensis),日本稻蝗(O.japonica)。黄脊蝗属(Patanga)的日本黄脊蝗(P.japonica),印度黄脊蝗(P.succincta)。坳蝗属(Aala cobothrus)的班坳蝗(A.luteipes),无班坳蝗(A.suen-hedini)和锥头蝗科(Pyraomorphidae)负蝗属(Atractomorpha)的短额负蝗(A.sinensis),长额负蝗(A.lata),奇异负蝗(A.peregrina),柳枝负蝗(A,psittacina),令箭负蝗(A.sagittaris),纺梭负蝗(A.burri),云南负蝗(A.yunnanensis),以及蚱科(Tetrgdae)蚱属(Tetrix)的日本蚱(T.japonica)等三科五属18种蝗虫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上海稻蝗同无齿稻蝗的核型进化距离最小(0.0609)...  相似文献   
10.
三科五属18种蝗虫的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班腿蝗科 (Catantopidae)稻蝗属 (Oxya)的小稻蝗 (O .hyiaintricata) ,山稻蝗 (O .agarisa) ,中华稻蝗 (O .chinensis) ,无齿稻蝗 (O .adentata) ,上海稻蝗 (O .shanghaiensis) ,日本稻蝗 (O .japonica)。黄脊蝗属 (Patanga)的日本黄脊蝗 (P .japonica) ,印度黄脊蝗 (P .succincta)。坳蝗属 (Aalacobothrus)的班坳蝗 (A .luteipes) ,无班坳蝗 (A .suen -hedini)和锥头蝗科 (Pyraomorphidae)负蝗属 (Atractomorpha)的短额负蝗 (A .sinensis) ,长额负蝗 (A .lata) ,奇异负蝗 (A .peregrina) ,柳枝负蝗 (A ,psittacina) ,令箭负蝗 (A .sagittaris) ,纺梭负蝗(A .burri) ,云南负蝗 (A .yunnanensis) ,以及蚱科 (Tetrgdae)蚱属 (Tetrix)的日本蚱 (T .japonica)等三科五属 18种蝗虫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 ,上海稻蝗同无齿稻蝗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大 (0 94 0 9) ,亲缘关系最近 ;长额负蝗同小稻蝗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小 (0 0 815 ) ,亲缘关系最远。核型似近系数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染色体数目进化的趋势可能有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