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从世界各大洋区采来的170块铁锰结核样品,将它送往几个试验室,利用中子活化法、液相光谱法。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吸收法,对其中的含金量进行测定。太平洋结核中的含金量分别为0.1—11、2—8、2—13和2—11毫克/吨,其平均含量为2、4、5和5毫克/吨。金在单体结核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一点取决于它的自然形态。金与所研究的结核中的造岩组分和金属组分无关。结核中的金重新回到周围各种沉积物里进行聚集的系数浮动在0.5—1.5之间。这就说明金在结核的形成过程中是具有惰性的。  相似文献   
2.
杜氏藻Dunaliellapeircei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两类糖蛋白纤维构成了Dunaliella peirces的细胞外被,鞭毛和基本分别为“9+2”和“9+0”结构,首次发现的中心粒由9个三联体组成,高尔基体1~2个,眼点位于细胞质中,由二排椭圆形小球构成,内质网丰富,线粒体形状多样,在“杯形”叶绿体中发现了雏形的基粒及“杯”上的小孔,叶绿体前端凹凸不平,后端具大型淀粉核一个,细胞核位于“杯形”叶绿体的凹窝中。  相似文献   
3.
设有限维Hopf代数H作用于代数A.A^H是A在这一作用下的不变子代数.  相似文献   
4.
丝状蓝藻与大肠肝菌之间杂合质粒的构建与克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丝状蓝藻Plectonema boryanum的pPb1经HpaⅡ酶酶切与AccI酶酶切的pUC13构成杂合质粒,杂合质粒克隆到E.coliJM109,频率为3.4%.转化进E.ColiJM109的杂合粒,用EcoRI和HpaI酶切后得到证实。杂合质粒转化到新制备的P。boryanum原生质球或丝状体后,再生的藻体表现高于原来两倍以上的AP抗性。利用AP每感的E.coli平板培养,证实了转化入藻体  相似文献   
5.
杜氏藻细胞的无性增殖过程刘广发,楼士林(生物学系)由于杜氏藻富含蛋白质、甘油和β-胡萝卜素等物质,美、澳、以等国自70年代起已竞相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和大规模养殖 ̄[1,2]。杜氏藻通常以细胞纵裂方式进行无性增殖 ̄[3]。本文借助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剖...  相似文献   
6.
被世界电脑软件界称为东方巨人的中国戈氏GS软件(戈必太尔)公司,享有“知识荣耀”的美誉。作为公认的超级高科技电脑企业,自然有其独特的经营致胜秘诀。戈必太尔“文章自动生成”软件与“公文魔方”系统是戈氏企业的两大支柱性产品,在中国南方市场,戈氏“作文杀手”软件的市场占有率高  相似文献   
7.
杜氏藻(Dunaliella,常称盐藻)是一属耐高盐度的单细胞绿藻,生长迅速,不具纤维素细胞壁,是基因工程潜在的DNA(基因)受体,而其DNA酶活性高低是衡量能否作为受体细胞的重要指标,越低越好。本研究中,DNA酶指能降解DNA的多种酶的总称。 采用三聚乙醛-二苯胺法分别测定了杜氏藻属6个种的DNA酶活性。从测定结果(Tab.1)看出,杜氏藻细胞的DNA酶活性偏低,并且不同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D.minuta,  相似文献   
8.
杜氏藻(Dunaliella peircei Nicolai)系真核单胞绿藻,无纤维素细胞壁,细胞膜外由糖蛋白类物质组成柔软的包被,E.coli(Cm~r)内含带Cm~r基因的质粒。以对氯霉素(Cm)抗性的变化作为杜氏藻和大肠杆菌融合的选择标记,因而首先测定了它们在各自琼脂培养基上对Cm(原始浓度125g/1)的抗性水平(Tab.1)。  相似文献   
9.
以质粒pUC13编码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外源基因,通过随机连接谷氨酸产生菌T6-13染色体DNA片段后转化T6-13原生质体,使其整合到染色体上,得以表达。在实验条件下,所测19株转化子的抗性都有很高的稳定性,其中10株能百分之百地保持抗性。经生物素标记的pUC13为探针的分子杂交实验证实抗性基因已整合到T6-13菌染色体DNA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