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黔中退化喀斯特植被区,选择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地段建立径流场进行野外测定,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试验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0~15cm和15~30cm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性及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明显,相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为草本群落阶段>灌丛灌木阶段>乔林阶段,孔隙度为乔林阶段>灌丛灌木阶段>草本群落阶段;土壤自然含水量呈规律性变化:乔林阶段和灌丛阶段自然含水量与草坡阶段之比,0~15cm土层中分别是1.39和1.07,15~30cm土层中分别是1.30、1.04;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非毛管持水率为乔林阶段>灌丛阶段>草坡阶段;土壤保土能力提高,相同土层深度、相同时段内,土粒的崩解速度为草坡阶段>灌丛阶段>乔林阶段。因此,退化植被恢复可显著提高其蓄水保土功能。  相似文献   
2.
贵州柏箐喀斯特台原区珙桐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3):44-47
利用群落和种群研究的常规方法,对贵州喀斯特台原区柏箐自然保护区内珙桐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主要优势种群为珙桐和五裂槭,重要值分别为142.93和61.79。两种群间呈正联结关系,均为集群分布,但五裂槭聚集强度高于珙桐;五裂槭为进展种群而珙桐种群因幼树缺失为衰退种群;群落灌木层树种稀少,物种多样性低于乔木层。导致珙桐种群幼树缺失和灌木层树种稀少的原因是人为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对珙桐群落实行绝对保护。  相似文献   
3.
构树种子发芽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魏媛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4,22(2):57-60
采用人工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了构树种子萌芽对水分胁迫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构树种子发芽过程的水势范围为0~-0 4MPa;随着水分胁迫加剧,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芽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当水势为-0 6MPa时,种子不能发芽。  相似文献   
4.
退化喀斯特植被不同恢复阶段土壤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本文对花江流域退化喀斯特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的石砾含量、含水量、容重、持水量、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及速效P、K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促进了喀斯特山地土壤pH值降低、控制了土壤pH值的上升。土壤石砾含量随植被恢复而下降;有机质含量随植被恢复而上升。在整个演替的过程中,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及速效P、K含量随植被的恢复而呈波动变化的趋势;土壤质量的生境变化总体上表现为石沟较高。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植被恢复总体上促进了土壤理化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王平  秦连岗  张玉武  杨瑞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11,29(3):64-66,96
本文选择柳杉在硫磺土法冶炼废弃冶炼场进行人工造林试验,通过对柳杉的生长适应及柳杉造林地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探索出柳杉适应在硫磺废弃冶炼场栽培生长,其人工造林对提高硫磺废弃冶炼场生物多样性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评价和修复技术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和当前喀斯特区植被恢复的目标,贵州喀斯特区植被恢复以生态修复为主,而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过程和演替规律是其重要基础。采用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3个评价指标对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替代过程;早期阶段恢复潜力度较高、恢复度低、速度慢,中期阶段恢复潜力度高、恢复度高等、速度快,后期阶段恢复潜力度低、恢复度高、速度慢。群落整体恢复速度低于群落各特征指标恢复速度。群落结构恢复快于群落功能恢复。群落自然恢复对策的变化是由早期更新对策向中期结构调整对策至后期结构功能协调完善对策更替。退化喀斯特林林自然恢复40-50年可有较为正常的组成、外貌和结构,但要达到功能完全恢复则需时很长。以树种选择、小生境人工改造和利用为主的人工恢复技术,以结构调整、系统管理、抚育为主要措施的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技术,可提高退化植被恢复潜力和速度。  相似文献   
7.
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林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2):37-41
本文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与贵州其它自然保护区森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柏箐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多样性特征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而与贵州喀斯特台原和常态地貌上发育的常绿落叶阔叶林相似;该区主要森林群落厚皮栲、樱群落(CC),厚皮栲、野茉莉群落(CS),厚皮栲、稠李群落(CP),花楸、石栎群落(SL)多样性较高,而分布生境严酷的杜鹃、巴东栎群落(RQ)、巴东栎群落(Q)和人为干扰强烈的珙桐群落(D)、大叶杨群落(P)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因对林下金佛山方竹长期经营,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从乔木第一亚层到第二亚层多样性指数增大,而灌木层降低。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森林不同种组的耐旱适应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把土壤-植物-大气视为一个连续体,通过研究喀斯特森林树种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吸水潜能、耗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初步评价各种组的耐旱适应性。结果表明,水分平衡方式因种组而异,先锋种为高输入低输出高效率类型,次先锋种为中输入中输出较高效率类型,过渡种为较低输入中输出较低效率类型,次顶极种和顶极种为中输入、中输出中效率类型。先锋种、次先锋种耐旱适应性强于次顶极种和顶极种。同一种组内落叶阔叶树种耐旱适应性弱于常绿阔叶树种,证实了“喀斯特森林中落叶成分是对干旱的适应”的论断。  相似文献   
9.
运用平坝县森林资源分布图,通过透明网格纸人工统计有关数据,分别计算景观要素优势度、景观斑块密度、景观要素斑块密度和森林景观粒级结构,由此对平坝县的森林景观异质性进行了静态分析.研究表明,平坝县森林景观受环境因子、植被自然演替和人类活动的共同控制,总体异质程度较高.控制因子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安顺缫丝花、黄褐毛忍冬、葛藤3种藤本植物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3种藤本幼苗的叶片水分饱和亏缺、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叶片质膜透性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水分饱和亏缺和质膜透性升高、相对含水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