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高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了基于三个层次、面向应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水文和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蒸散量、日照时数、气温、空气饱和差的变化趋势,并着重研究了诸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源区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而作为主要影响因子的日照时数则以3.6h/a的速度增加;气温以0.04℃/a的速度递增;空气饱和差也以0.02hPa/a的速度递增.因此,可以认为,源区日照时数、气温及饱和差的增加,加剧了草地蒸散发,生态的恶化也加大了蒸散量,蒸散量的增大和降水量的减少则直接造成了源区流量的减少和生态的恶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北亚不同纬度的5个气象站(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分别为:库什卡、阿拉木图、托木斯克、图拉、哈坦加)20世纪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和移动t法对这5个站的长期气候变化特征、趋势显著性及突变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5个站中,20世纪气温的变化与纬度有一定的关系,纬度较低的站升温现象比纬度较高的站明显,而降水量的变化与纬度关系不大.纬度最低的库什卡站气温倾向率为0.018℃/a,其他4站均小于0.01℃/a,纬度相对较低的库什卡、阿拉木图、托木斯克3站的升温趋势显著,且在20世纪70~80年代发生突变升温;年最低气温比年最高气温的升高现象明显,且纬度最低的库什卡站的升温现象最显著.5个站的降水量倾向率约0.09%/a,但增湿的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生态径流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黄河下游地区花园口、高村、利津3个代表站的实测月径流量系列,利用逐月均频率计算法和改进的Tennant法2种历史流量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3个代表站的生态径流过程.结果表明:虽然2种计算方法原理不同,但是由逐月均频率计算法得到的适宜生态径流量大都在改进的Tenannt法所得结果的最佳或极好范围之内,只有个别月份与最佳范围的数值有一定的差值,但也位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控制释放技术应用于饮用水消毒保质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控制释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已引起越来越多有关专业人员的重视,正在形成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首先介绍了控制释放的一般知识,分析了各种控释体系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保质上的可行性,指出了这一技术在饮用水的消毒保质上应用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薄壁铝件比较难以加工,本文首先分析了如何减少由工件装夹引起零件变形,其次分析了如何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角度,再次分析了如何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最后分析了如何来选择切削液。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如何使工件最大限度的减少变形,保证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巴尔喀什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5个气象站20世纪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滑动平均法和差积曲线法,分析流域20世纪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巴尔喀什湖自身水文特征的联系,并从能量转换角度进行解释.结果表明:空间上,年均气温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降低,年际变化从南向北变大;年降水量从四周向中心腹地逐渐减小,年际变化从北向南变大.时间上,年均气温总体上升且大致具有10~23 a的周期性;年降水量整体上表现为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期略有减少.年内月均气温的最低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且低温月份气温上升趋势较高温月份明显;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呈双峰型.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整个流域的气候要素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
贵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有机循环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作为中国西部地区一个贫困的山区农业大省,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着农业种植结构及农作物种类. 贵州省拥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但是这些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本文立足于循环经济的角度,在充分认识我省秸秆资源储量的前提下,探究秸秆作为燃料、肥料、饲料及原料在农业中的循环利用过程,并分析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以期达到减少农业废弃物,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生态径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幼发拉底河流域上的3个代表水文站在流域大规模建坝前的流量资料,计算了各个站点的最小生态径流和适宜生态径流,提出了幼发拉底河维持河流生态健康所需的生态径流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