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介绍了Solgel法制备Bi4Ti3O12薄膜的工艺过程,研究了BiTi溶胶在Si基片上的匀胶规律;用TGDTA和TEM技术研究了BiTi干凝胶的形态,并成功地在Pt/Ti/Si基片上制备了c轴取向的Bi4Ti3O12薄膜.  相似文献   
2.
利用LAMMPS建立8×8×8原子箱,采取EAM模拟大量铁原子体系。先对体系升温,让体系充分均匀,然后对体系进行不同冷却速度下的降温。经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能量温度曲线、径向分布函数(RDF)和体系结构。结果表明:冷却速度低于1.8×1010K/s时,结晶相变点和熔点基本重合;冷却速度超过1012K/s时,生成物为非晶;铁熔体的过冷度可达到700 K;冷却速度在1011K/s附近时,能够生成体心立方的Fe单晶。  相似文献   
3.
粉末烧结法合成FeSi_2合金的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按Si∶Fe=2∶1充分混合均匀的Fe-Si粉体,在传统粉末烧结FeSi2合金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在690℃附近,首先发生的反应是:Fe+Si=FeSi,在850℃附近,发生的是FeSi和Si反应生成α相FeSi2.常规的固相烧结和激光烧结两种制备方法均证实:由高温向低温冷却的过程中α相的FeSi2均没有完成向β相的转变;在1 200℃附近Fe-Si处于液相状态时,Fe+2Si=FeSi2的反应是优先进行的;激光烧结可以直接生产α-FeSi2.  相似文献   
4.
分光计调试与三棱镜顶角测量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JJY型分光计的特点,研究了分光计调试与三棱镜顶角测量实验中的几个问题:实际要测量的角度均为二面角,分光计的望远镜、平行光管、载物台与转轴垂直是测量二面角基本要求;载物台的粗调的参照物是平台自身,要使载物台和转轴垂直,必须在载物台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的直线与这条转轴垂直;各半调法是基于实验光路中载物台和望远镜的关联性而采用的渐近方法;利用反射光法测量三棱镜顶角时,要注意辨别反射光和折射光.  相似文献   
5.
Sol—Gel工艺合成Bi4Ti3O12超微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处新的溶胶-凝胶(Sol-Gel)技术成功地合成了Bi4Ti3O12超细粉末,用差热-热失重分析(DTA-TGA)和X射线的衍射研究了Bi-Ti干凝胶的晶化过程及晶相转变温度,发现在400-800℃的热处理过程中粉估经历了游离态氧化物--氧化物+焦绿石相--纯钱钛矿相Bi4Ti3O12的转变过程,450℃开始合成了B2Ti2O7相,550℃开始合成Bi4Ti3O12相,800℃全中转变为终了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合物辅助水热法合成具有正交钙钛矿结构的单晶KTa0.25Nb0.75O3 (KTN)纳米棒.微结构分析表明,聚合物的种类和配比对水热体系中KTN纳米棒的取向生长有重要影响,添加聚乙烯醇(PVA)时可获得[001]取向的KTN,同时添加聚丙烯酸(PAA)和PVA时可获得[110]取向的KTN.此外,两种取向的KTN纳米棒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光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7.
飞秒脉冲激光沉积法的动力学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钛宝石飞秒激光器将最大峰值功率密度为1.14×1013 W/cm2的激光作用在Bi4Ti3O12陶瓷靶、Cu靶、FeSi2合金靶上,研究产生等离子体羽的颜色和形状一般规律:内芯均为白色对应于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紧跟内芯的是等离子体的复合形成中性粒子的区域;颜色单一的外层是温度较低的中性粒子和低温等离子体区.飞秒脉冲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呈cos4θ的角分布.在准分子脉冲激光沉积下衬底温度为500℃时-FeSi2薄膜的生长模式是Volmer-Weber模式,衬底温度为550℃时β-FeSi2薄膜的生长是Stranski-Krastanov模式.实验发现飞秒激光沉积技术能解决传统PLD法中产生大尺寸微滴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个基于Web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数据库的设计思想,重点阐述了该数据库的总体结构以及各模块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半导体β-FeSi2薄膜的制备、薄膜的表征、能带的特点、电学、光学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几种用于Si衬底上外延生长β-FeSi2薄膜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制备高品质β-FeSi2薄膜所存在的理论和技术上的难题,展望了β-FeSi2薄膜作为新光电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