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5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凤凰村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华南沿海地区凤凰村的追踪研究 ,就美国社会学家葛学溥《华南农村生活》一书的主要贡献进行了分析 ,对其提出的核心概念“家族主义”作出了反思 ,并阐述了人类学追踪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蔡华教授: 欣闻《无父无夫的社会》荣获法兰西科学院奖,我谨代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感到由衷的喜悦。 奖励表明人类学这门学科是世界性的,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许。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民族风情,本身就是一个人类学研究者的天堂,我们也坚信在中国,人类学学科很有发展前途。您的这次获奖无疑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并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州市兴丰垃圾场上拾荒者日常生活的描述,认为拾荒者的社区生活体现出了都市与乡村的混合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相对活跃的公共生活,一个新型的都市社区已显露雏形。  相似文献   
4.
十 多年前 ,笔者在人类学系将少数民族的研究转入汉民族社区的研究时 ,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检索 ,没想到有关汉民族的论著寥寥无几。而《汉民族历史和文化新探》一书是当时最全面探讨汉民族的专著之一。从此作者徐杰舜的名字就刻在了我脑海中。后来 ,又拜读了《中国民族史新编》(1989年 ) ,这是一本将汉民族与其他兄弟民族融于一体论述的著作 ,打破了研究中国民族史不包括汉民族的怪圈 ,填补了学术的空白。正所谓“十年磨一剑” ,199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民族发展史》一书是徐杰舜先生对汉民族研究的总结 ,该书全面、完整地论述了汉民…  相似文献   
5.
以相关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内源发展项目社会评估的一些重要案例,讨论了“以文化引导发展”的理念和实践问题,认为新的发展观念的贯彻实施必须有相应的操作方法上的保障。而为世界银行所倡导的如项目前做好评估、注重当地人的发展自主权和文化传统、制定特殊政策以增强弱势群体的发展能力等方法就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与族群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相关的族群的概念、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与区域文化和民族政策等五个研究专题进行讨论,认为族群研究的魅力来自于其以人为本的学术关怀。而今后的族群研究,还要加强应用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透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理论研究历程的回顾和反思,厘清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理论脉络。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的理论研究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实践理论、权力理论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学理论的后结构主义转向;历史人类学、阐释人类学以及实验民族志的出现,为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是费孝通先生1980在美国接受马凌洛夫斯基应用人类学奖时的演讲,在那个年代人们往往会把这样的题目视为“政治色彩”太浓而忽视其学术性。笔者认为在那样的场合、那样的时代,提出这样的题目是有着不平常的意义的。我记得20年前美国的一位人类学家顾定国(GergGulding)先生来中山大学访问,我问他来中国想了解什么,他说想看看费孝通先生讲的“人民的人类学”是怎么一回事。他说美国、英国有应用人类学,有发展人类学,但没有人提出人民的人类学。顾定国先生的话,其实道出了费孝通先生在世界人类学中的重要地位———一位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族群与边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给族群概念作了界定后,对族群的边界、族群认同、族群互动,以及族群的互相依赖,认同变化的因素,文化边界的维持,文化联系和变迁,族群关系调整中的变异,族群和文化进化,族群和分层,少数民族、流民和边缘的组织化特点等有关族群的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都市人类学研究的主题——族群及其与文化的关系作了论述,认为共同的文化渊源是族群的基础,文化又是维持族群边界线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