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试验证实,嫩毛竹自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分离出并纯化了100株细菌,其中60株是芽胞杆菌。将分离出的100株细菌分别接入石灰预处理过的嫩竹,从中筛选出能使嫩竹进一步软化的菌株3株,也均为芽胞杆菌。对这60株芽胞杆菌进行了形态学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按Priest氏等(1988年)的数值分类系统分类到组,将3株(308,309,310)对嫩竹软化有明显作用的芽胞杆菌的1株(308)鉴定到种,认为是短小芽胞杆菌(B.pumilus)。另外40株非芽胞杆菌参阅《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1卷和第2卷,鉴定到科或属,有微球菌、葡萄球菌、李氏杆菌、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等。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的潜育期为12~13d;病斑产孢量随显症天数的增加呈单峰曲线,显症后24~27d病斑产孢量达到最大值;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风或雨有助于孢子的飞散与传播;菌龄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随菌龄的增长,孢子萌发率降低;在10~3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2℃最适,35℃以上或4℃时均不能萌发;水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教学医院,每年均担负着3-4所各大中专医学院校的学生临床实践任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院校相继开设了护理本科和大专的课程,以培养高级的护理人材。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院近年来加强了对临床带教师资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各大医院输送高级护理人材作出了贡献,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是一种新的在稀疏贝叶斯概率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机器学习方法,它比支持向量机(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有更多优点,已成为数据挖掘的又一高效有力工具.本文研究了RVM在铜锍吹炼中的应用.用RVM对某冶炼...  相似文献   
5.
IC验证工作位于IC前端设计的开发之后,对软硬件进行前期开发和压力测试.为了尽可能找出更多的bug,从而降低投片的风险,节省时间和其他资源,IC验证的次数能够达到几十亿次.IC验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RTL模拟器、FPGA原型和现代硬件仿真,文章对这三种不同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这三个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为相关的学习、工作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教学医院,每年均担负着3—4所各大中专医学院校的学生临床实践任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院校相继开设了护理本科和大专的课程,以培养高级的护理人才。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院近年来加强了对临床带教师资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各大医院输送高级护理人才作出了贡献。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江西三处嫩毛竹自然制浆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测定,得知在此过程中,嫩竹木素下降50%~70%;半纤维素下降20%~30%;纤维素含量相对提高25%~45%。不同的土法制浆工艺得到不同质量的纸张,其化学成分也有明显差异。同时在实验室模拟了嫩竹发酵过程,对其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经2.5%石灰液浸泡嫩竹70d(室温),木素含量下降45%左右,半纤维素变化很小;用天然水浸泡嫩竹70d(室温),半纤维素略有下降,木素则几乎没变,先用石灰水预浸3周,再改用自选的芽抱菌液浸泡嫩竹,经1周就达制浆水平,木素下降59%。还对分析方法做了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法分离L-谷氨酰胺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应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B)及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G)分离提纯发酵液中L-谷氨酰胺(L-Gln)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确定离子交换分离法分离L-Gln的较佳条件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L-Gln的上柱液pH为3.5,洗脱剂氨水的浓度为0.03mol/L,洗脱速度为树脂体积的0.65%;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L-Gln的上柱液的pH为8.0,洗脱剂盐酸的浓度为0.05mol/L,洗脱速度为树脂体积的1.15%;使用上述条件提取L-Gln的得率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9.
苎麻天然浸渍液中主要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0~96h的苎麻浸渍液中及原麻茎上分离出主要类型的菌株49株,经一系列表型特征鉴定,将它们分类到科、属或种。芽孢杆菌的分类,参考廖傅二氏二分法。非芽孢菌的分类按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及《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单株脱胶较好的是第56号菌株,脱胶率可达45.5%,初步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uspumilus),其DNA分子碱基中G+C摩尔分数为44%(Tm)。  相似文献   
10.
一株硅酸盐细菌的表型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实验室从江西南昌一菜园土中分离到一株孢杆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等表型特征的鉴定,与文献报道的相近的其它菌株的表型特征比较,认为该 一种硅酸盐细菌,分类属于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