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山东省陶庄煤矿水采二号煤层采深为800~1000m;顶板为坚硬砂岩,单压强度为1300kg/cm~2,能够积聚能量。煤层上垂直压力可达600kg/cm~2。以上由于原开采程序不合理,冲击地压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安全生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自1980年起应邀进行了改革水采程序的研究,通过与枣庄矿务局科研所和陶庄煤矿的密切合作,在现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实践。同时,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和电子计算机有限元模拟研究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的关键。通过研究和比较单—水道开采和多水道联合开采等多种开采程序后,找到了能大幅度降低冲击地压危险的开采程序。本文不仅介绍了研究结果,还描述了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包括利用顶底板移近量曲线的曲率最大点测定支承压力的高峰位置和利用顶板断裂前后压力显现的变化规律预测老顶来压。从而,为实现改革开采程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松软底板条仲下单体支柱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圆柱形平底支柱对底板岩体作用的力学模型,通过对煤层底板破坏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解决支柱钻底让压问题的新型结构柱鞋,并对其井下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矿压所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科研单位如何使用计算机管理固定资产进行了探讨。文中提出了适应科研单位特点的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组合条件快速查询、折旧核算、报表打印、数据备份等五个子系统,可以完成十几种功能。在固定资产折旧核算中提出的“收入分成折旧法”,在目前我国科研单位收入少且不平衡的情况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梯度校正法辨识一般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从而获得与实际模型基本吻合的模型参数。文中论述了辨识算法及应用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方便,辨识精度高,并可用于在线辨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矿压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阐述采场支承压力的发展过程及其分布规律。着重论述支承压力中对采场有明显影响的那一部分。支承压力是与上复岩层运动密切相关的,其分布和显现是不断变化的,它的规律是由上复岩层运动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文章从岩层运动入手研究采场支承压力的发展变化规律,探索矿压理论研究的新途径,并介绍将这一矿压理论的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在解决采场来压及顶板情况予测等重大问题中所取得的成果。采场周围岩体中的支承压力,是上复岩层重力作用的结果,其大小与开采深度及采动后暴露的岩层面积成比例。采场支承压力的显现则只有当压力超过支承体的强度后,才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支承压力的显现不完全取决于压力的大小,而是与支承体的承载能力紧密相连的。随采场推进,支承压力硬其显现,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个变化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由上复岩层运动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通过支承压力显现规律推断上复岩层运动,解决采场来压及顶底板情况予测问题;以及在掌握岩层运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予测支承压力的发展,为解决巷道布置和维护问题服务。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目的。由于决定支承压力大小的外载条件十分复杂,而且随开采时间,空间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运动和发展的角度研究支承压力。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某一时刻压力值大小,而在于压力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上复各岩层运动发展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