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EDTA自组装单分子层仿生诱导生长羟基磷灰石涂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钛基体表面自组装EDTA单分子层,经过CaCl2和Na2HPO4的预钙化处理,1.5倍模拟体液浸泡,仿生沉积得到羟基磷灰石涂层,并对其表面形貌、结构、组分和沉积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模拟体液浸泡6d后即在钛基体表面得到均匀致密、球状的羟基磷灰石涂层.EDTA自组装、预钙化处理和1.5倍模拟体液提高了羟基磷灰石沉积的过饱和度,降低了形核能垒,促进了羟基磷灰石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具有电催化性能的Co-WC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过程.讨论了镇液中WC微粒的浓度、温度、阴极电流密度、pH值及电沉积时间对复合镀层中WC体积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电沉积条件可制备出WC微粒分散均匀的复合镀层,Ch-WC共沉积机理符合Guglielmi两步吸附模型,强吸附步骤为其速度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3.
以聚己内酯(PCL)为基底、羟基磷灰石(HA)为增强剂,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HA/PCL复合材料,考察了浸渍于模拟体液(SBF)中的复合材料生物活性,并用X衍射(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对材料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A/PCL(wHA=0.30)复合材料在SBF中浸渍14 d后,即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弱结晶的碳磷灰石(CHA)覆盖层,显示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钛/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电沉积过程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钛金属基底上形成磷酸钙盐涂层,涂层经低温碱液处理获取羟基磷灰石涂层。研究了电流密度、主盐浓度、电解液温度、沉积电量、低温碱液处理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并用SEM、ZRD和IR对涂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沉积磷酸钙盐涂层经低温碱液处理后得到纯的羟基磷灰石涂层,羟基磷灰石晶体呈针状结构;随电流密度、主盐浓度的增加,晶粒变粗,随电解液温度的升高,晶体发生变化,出现鳞片状结构;涂层质量随沉积电量的增加而增长。  相似文献   
5.
H2O2-Co(Ⅱ)-醌茜素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钴(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醌茜素的褪色反应,通过各种条件选择,建立了痕量钴的测定方法。钴(Ⅱ)的测定范围为0~30ng/25ml。本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用于人发中痕量钴(Ⅱ)的测定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湿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并将其应用于不同分散介质进行电泳沉积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涂层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分散介质对电泳沉积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的组成和形貌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纯钛基底表面制备富钙S iO2薄膜,将所制备的样品进行模拟体液(1.5SBF)浸泡实验,并对浸泡前后薄膜表面的组成、结构与形貌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钛基底表面涂覆富钙S iO2的薄膜在1.5SBF中浸泡7 d后其表面可迅速形成由球状碳磷灰石(CHA)颗粒组成的沉积层.  相似文献   
8.
9.
着重从卤离子X~-的质子亲合能和卤素的电负性的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氢卤酸的强度变化规律,对HF是弱酸在浓溶液中又变为强酸的实验事实作了比较确切的阐述。同时,也从化学热力学角度扼要地介绍氢卤酸的强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在镍电极上化学修饰[NiFe(CN)_6]~(2-/1-)作为基体电极电聚合制备邻氮基酚膜,在膜上电化学掺杂Cu~+,它对葡萄糖的电化学还原起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KOH或Na_2CO_3介质中,这种化学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还原起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