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乙醛和乙二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醛与水合肼反应生成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间接分析乙醛和乙二醛的含量。成腙条件为n(醛基)?n(肼)≤1?2,pH值为5.5(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调节),温度为60℃,时间为50 min,检测波长为230 nm和280 nm。测得230 nm和280 nm处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0%和1.89%,乙醛和乙二醛的平均回收率分别约为103.53%和97.14%。该方法可用于乙醛硝酸氧化法制备乙二醛中乙醛和乙二醛含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嫁接型有机功能化多孔二氧化硅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嫁接型有机功能化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吸附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从总线时间比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总线时序实现的难易程度。通过对时间方程的分析 ,讨论了严格同步的时钟系统、固定相移的同步时钟系统、动态调节的同步时钟系统的总线时序 ,并设计出一种时钟相位可调总线时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基于GTL逻辑的高速同步总线测试系统 ,并通过实际测试证明了对三种同步时钟系统总线时序分析的正确性 ,结论为各种实际高速同步总线的时序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中药橡胶膏剂中樟脑、薄菏脑和冰片的含量进行了快速分离测定,分析周期为7 min; 线性范围为50~450 mg /L, 各组分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2~0.999 5.本法处理样品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VXI总线的155M/622M ATM/POS宽带测试系统。该设备主要由接口单板和一块信元(包)产生/分析单板组成,配合相应的单板软件和终端软件,分别实现155M/622M线速下ATM/POS宽带设备的物理层告警和OAM测试以及ATM层/LINK层测试功能。该设备基于VXI总线开发,采用了高速电路设计、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等技术,是国内首例基于VXI总线的622M ATM/POS测试仪。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片.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片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带隙宽度为2.22 eV.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乙二醛和乙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醛基与羟胺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间接测得乙二醛和乙醛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VP - ODS(150mm×4.6mm),流动相为纯水,流速1m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3nm.乙二醛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相对标准偏差为1.67%,检出限为4.7×10-5g/L,平均回收率为98.4%;乙醛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0,相对标准偏差为1.47%,检出限为5.0×10-5g/L,平均回收率为101.4%.  相似文献   
8.
以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为原料,SiO2负载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条件和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SiO2负载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是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羟基苯甲酸的转化率为98.6%,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对羟基苯甲酸的转化率仍可达90.8%.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高速背板总线中传统匹配情况下产生上冲和振铃的原因 ,指出在高速背板总线设计中的一种创新性的匹配方式———组合式匹配的合理性。它能有效地削弱高速总线中上冲和振铃对信号完整性的不利影响 ,有效地提高总线信号的完整性 ,从而提高总线速度。实际电路实验证实了这种匹配方式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从热力学函数的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润湿过程的定义出发,推导证明了不同润湿类型润湿功及润湿过程自动进行的判据。建议用此热力学分析方法研究润湿过程的应用,以求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带来诸多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