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1.
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的改进灰色局势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局势法在水质评价中是将各指标等权划分,而各因子对于水质综合评价所产生的贡献往往不一.本研究将熵权法、简单赋权法、污染贡献率法引入到灰色局势法,并将其应用于东平湖的富营养化评价中,进而考察各评价方法的应用性,并将结果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基于熵权法的灰色局势评价法通过引入熵权来确定权重,避免了主观确定权重的随意性,有效地解决了确定水质的优劣和所属问题.而基于简单赋权法及污染贡献率法的灰局法只能用于粗略评价,在多湖泊多测点的评价中,需要明确评价所参照的统一标准等级,才能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标BASIC语言编译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该系统建立了一个集成化的编程支持环境,通过语法制导编辑器建立BASIC源程序,通过增量编译器进行编译.这个集成化环境把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也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代远  倪小东  周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0):262-265,279
岩土边坡稳定问题是土力学中仍未圆满解决的重要课题,边坡的渐进破坏过程是数值分析中的难点。颗粒流方法的特质是模拟大变形、可破坏的问题,用于边坡失稳破坏研究能获得该过程的时空演化规律。边坡失稳往往是由于局部土体的强度降低造成的,为此,运用颗粒流程序建立边坡模型,采用传统的强度折减法获得滑裂带土体区域,通过对滑裂带区域内土体强度的折减实现局部强度折减,以此进行边坡稳定分析。研究表明采用颗粒流结合强度折减法开展边坡稳定分析,通过数值双轴试验建立试样宏观力学响应与颗粒流细观参数之间的联系,不断折减宏观强度参数直至边坡破坏得到的安全系数与极限平衡法结果基本一致,并且能直观地显示边坡破坏的渐进过程及滑移面位置和形状。局部强度折减得到的边坡位移变化较传统强度折减略小。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通过谱库检索定性;样品前处理采用了先去除样品中水分,再用有机溶剂提取残留农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着色Petri网(CPN)的协调策略描述方法,在介绍CPN基本构成的基础上,对计算机支持的多层次协同工作系统(CSMMCW)中的协调策略进行了建模。利用CPN,对组间和组内协同工作,通过建立任务执行工作流和CPN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准确地描述各种协调策略。文章举例具体说明了如何建立组内协调策略的CPN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在协作过程中的动态行为,利于分析和验证,并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6.
运用离散元法研究管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细观层面研究管涌发生的机理,引入离散元(DEM)理论,分析多孔介质中的流体动力学方程,考虑颗粒相与液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得到单个颗粒受到流体的作用力,将其作为固相与液相之间的桥梁,运用颗粒流程序(PFC)的优势,对计算过程中的孔隙率、压力场、速度场进行监测。运用这一方法对管涌现象进行了模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结果表明:采用颗粒流方法研究管涌是可行的,为从细观尺度上解释和分析管涌现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堤防管涌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堤基内部填充颗粒在何等水力梯度下发生运移,进而流向出流口,最终引起管涌破坏,对砂槽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改进,避免出现接触冲刷破坏,以获得理论上发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值。试验中考虑了不同细料含量、填充密度、渗径等条件下管涌临界水力梯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公式计算值。在此前提下,考虑了堤基内部存在渗流通道对管涌临界水头的影响,分析了渗流通道大小及通道距出流口远近对临界水力梯度的影响,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