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地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技管理水平需要相应提升。科技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是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基础。基于对以往研究的回顾,借鉴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能力素质模型,提出新时期科技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应该包括基础能力素质和优势能力素质两部分。其中,基础能力素质应包括政治素质、科学素质、管理素质和专业素质,优势能力素质应该是科技管理人员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发挥根本作用的能力素质。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科技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全社会的研发经费和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一直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0%。科研经费投入的快速增长大大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对经费分配(包括分配的机制、结构和公平性等)各方面的问题和质疑。其中,“科研经费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被认为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譬如,有学者指出,经费资助部门对知名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抢着给钱”,对少数知名科研人员的过度资助与对大量一般科研人员的资助不足同时存在。许多科研人员也反映,一些“学术带头人”成为“捞金高手”和“科研包工头”,巧立名目抢占科研资源,导致科学界内部也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和“苦乐不均”。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包括人才在内的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是关系到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事。《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有序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分布。但本次调查显示,目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科技人才供需矛盾的困境:一方面,民营企业对科技人才尤其是中高端科技人才的需求强烈;另一方面,科技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优秀人才流失的情况较为普遍。促进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为基础,以知识的生产者、扩散者和应用者为主要分析维度,结合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结构,阐明了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演进机制,分析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演进历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产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科技工作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和直接参与者。他们对创新环境的感受与评价既至关重要,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创新环境的实际情况。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信心,以及对于创新环境各个方面的主观评价,并据此提出改善我国创新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强基础研究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格局变化、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任务。《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基础研究政策支持的重点和方式。结合相关国际经验,分析了基础研究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并讨论了该方案中关于基础研究支持经费、支持方向、人才评价、学风建设、国际合作等重点议题。  相似文献   
7.
千岛湖为我国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淡水人工湖,也是华东地区重要战略水源地。60年来,千岛湖渔业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生态经营模式“千岛湖模式”。我们通过生态渔业、休闲渔业、文创渔业、加工渔业、品牌渔业等方式践行“两山理论”、实现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我们的实践证明,淡水生态牧场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大发挥大水面生态资源综合效益。为此,我们也提出了千岛湖生态牧场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梳理了中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多边开放承诺和单边开放政策,分析了该行业外资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表明,中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将涉及相对复杂的边境后措施,对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形成挑战。提出应在重点地区试点更高水平外资准入与促进政策,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提高国内规制水平,并避免将科技自立自强等同于“国产替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