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遁甲和8世纪最早的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记载进行讨论。述及北宋司天台采用奇门遁甲,下至有明一代奇门遁甲成为官方采用三式中的一种秘传术数的过程。示范奇门遁甲的布局方法,并举例解释它在气象学、军事和人事各方面的应用。认为传统中国从来没有科学这个名词,欧洲在文艺复兴时代以前也没有这个名词,可是认识和克服大自然这个理念应该早已存在,这就是所谓科学的前身。又认为奇门遁甲是传统中国理念中的科学,后来在欧洲科学与巫术、哲学、宗教等分手,可是奇门遁甲没有脱离它和人事、巫术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视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技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李约瑟博士对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在于他使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始获得世界学术界的公认;他的里程碑式的巨著离不开中国政府与海内外华人精神上与金钱上长期的大力支持,同样也离不开众多华裔学者的合作与帮助。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帝京篇》说: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又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每读此篇,对于古代长安,不禁心响往之。今天的西安,虽非汉唐旧都,但位置仍在唐代长安的范围之内。能到西安,也可以说是颇慰情怀的了。另一方面,古代长安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镇,我研究中国科技史,虽以中国为本位,而不能不参考西方的科技知  相似文献   
4.
王丽凤女士邀请我替伍连德(Wu Lien-Teh,1879-1960年)博士<鼠疫斗士--伍连德博士自述>(Plague Fighter;the Autobiography of a Modern Chinese Physician,Cambridge;W.Heffer & Sons,1959;以下简称<自述>)的中文版作序.回想60多年前我大学生时代,伍连德博士就曾鼓励我多多写作,假如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大概不会有这篇拙作向读者们献丑了.伍玉玲博士在<回忆鼠疫斗士伍连德博士>(Memories of the Plague Fighter Dr.Wu Li-en-Teh,Singapore,New Jersey;World Scientific,1995;以下简称<回忆>)一书的序文中,已经提及我是在1941年由伍博士的一位胞弟伍德安先生介绍而认识他.我进大学前,曾在一所英文中学做临时教员.伍博士的两位公子--长生和长员--先后在我所教的班念书,他的长女玉玲、次女玉珍也先后和我一起考进同一所大学,当时他的三千金玉珠还年幼.伍博士是我申请升学的推荐人.  相似文献   
5.
试从另一观点探讨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博士刚才已经向您们介绍了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现在由我来说明他的治学方法。我是在一九五八年一月开始和他合作的。一九五七年在我动身往英国之前,我马来亚大学的同事、现在是香港大学校长的黄丽松博士对我说:在剑桥,最重要的是学习李约瑟的治学方法。李约瑟最近来香港为东亚科学史图书馆筹款时也曾谈到这方面的情况,现在且引他本人当时的叙述,然后由我稍加补充。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不断发展,有些关心大学教育的人们,感到人文科学和科技之间隔着一道鸿沟,而且这道鸿沟也跟着科技的进步逐渐扩大。1982年9月国际大学协会在南斯拉夫的萨格布勒市主办一个“当代科技革新对大学人文科学教育的影响研讨会”,就是  相似文献   
8.
就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遁甲和8世纪最早的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记载进行讨论。述及北宋司天台采用奇门遁甲,下至有明一代奇门遁甲成为官方采用三式中的一种秘传术数的过程。示范奇门遁甲的布局方法,并举例解释它在气象学、军事和人事各方面的应用。认为传统中国从来没有科学这个名词,欧洲在文艺复兴时代以前也没有这个名词,可是认识和克服大自然这个理念应该早已存在,这就是所谓科学的前身。又认为奇门遁甲是传统中国理念中的科学,后来在欧洲科学与巫术、哲学、宗教等分手,可是奇门遁甲没有脱离它和人事、巫术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庚辛玉册》:中国炼丹术在历史上的最后一部巨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庚辛玉册》是朱权(1378-1448年)的一部有关炼丹术的著作。西方学者琼克尔(D.R.Jonker)认为这部书已经失佚。明代李时珍在《本划纲目》中多次引述此书。另外,有一些片段也散载在某些类书中。文章英译了多年来所辑得的引自此书的条文,并试从这点蛛丝马迹中探讨这部书。自从1958年和李约瑟博士合作研究中国炼丹术史以来,他们两人就一直注意这部书。作者数十年来访问海外学术机构多处,顺便查访此书,但还没有发现整本的《庚辛玉册》。1990年访问北京期间,薄树人陪作者和中山茂到北京图书馆查询此书,也无收获。今竟然读到1993年姚品文著《朱权研究》中有“北京图书馆有藏本”一句话。希望将来学者们能够对这部典籍做更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研究《道藏》炼丹术文献的回顾与反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藏》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文献资料。何丙郁先生自1958年协助李约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始,就对《道藏》中的炼丹术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涉及炼丹理论、炼丹仪器、金丹毒、炼丹水法、炼丹著作的考订等,且历经多年,颇有心得。何教授回顾了他研究《道藏》炼丹术文献的历程,介绍了正在撰写的英文新著《〈道藏〉探索》(Explorations in Dao-ism)的主要内容,内容包括《道藏》炼丹术著作的年代鉴定、校雠和辑存以及炼丹术语的解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