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HS-SPME-GC/MS联用检测红毛菜中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PDMS/DVBSPME萃取头,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了红毛菜的挥发性成分.共分离检测出36种挥发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7.70%,其中8-十七碳烯(30.76%)与十七碳烷(20.20%)是相对含量最高的成份;其他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是醇类(11.12%)、醛类(9.90%)、酯类(6.91%).结果表明:8-十七碳烯与十七碳烷是红毛菜属藻类特征性挥发成分.  相似文献   
2.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长江下游苏州段野生和野生F1代人工养殖的2个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6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群体47个个体中,共扩增出313个位点,多态位点47个.鳡鱼野生和野生F1代人工养殖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和Shannon's指数分别为13.42%、8.31%,0.0544、0.032 O;前者遗传多样性较后者略高.基因分化系数Gst 和Shannon's指数分析均显示2个鳡鱼群体之间出现一定遗传分化.鳡鱼UPGMA系统树有分支出现且依据群体分别聚类,表现出一定的遗传趋异.结果分析表明,鲢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野生F1代人工养殖群体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遗传结构,但2个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经过较多世代的人工繁育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立而稳定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