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边坡位移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边坡位移历史数据序列进行特征分析 ,计算出饱和嵌入维数和最大 Lyapunov指数 ,给出了边坡位移的最大可预报时间尺度。在此基础上 ,确定了神经网络的输入节点数 ,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边坡位移预报方法 .通过对三峡升船机高边坡和新滩滑坡实际位移数据进行预测 ,结果令人满意 .这对于建立边坡位移的实时监测 -预警系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边坡降雨入渗过程伴随着地下水湿润锋面的推进、孔隙气体的迁移和土体的变形,涉及土体固-液-气三相耦合作用.以往对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非饱和渗流过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大多基于单相流(Richard方程)模型或水-气两相流模型,而较少从固-液-气三相耦合角度分析孔隙气体迁移和土体变形对降雨入渗过程和稳定性变化过程的影响.本文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原理和混合体理论,建立了边坡土体固-液-气三相耦合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采用Liakopoulos砂柱排水实验成果验证了耦合模型和计算程序的正确性,深入分析了气体边界条件对排水过程的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固-液-气三相耦合模型,研究了土质边坡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地下水渗流、气体迁移以及变形和稳定性演化过程,揭示了孔隙气体迁移过程和土体变形过程对边坡湿润锋面的推进以及稳定性变化的阻滞和延缓作用.研究成果对于暴雨诱发滑坡机理与防治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勘测的龙背湾水电站低导流洞进口边坡表层岩体参数,分析自然边坡的安全状态,修正边坡表层岩体的强度参数,并进行初始应力场计算.采用多节理本构模型,对边坡开挖时出现的卸荷裂缝处的岩体进行模拟,并分析裂缝的成因.对初步的加固措施进行模拟,分析开挖过程中,边坡的变形、稳定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加固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结合边坡的水位骤降工况,分析边坡的变形稳定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加固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边坡的开挖、加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将裂隙样本法和现场测试法结合,先用裂隙样本法初步确定裂隙岩体的渗透张量,获得渗透主值和主方向,再采用现场测试法来修正裂隙岩体的渗透张量。用上述方法对西南某水电站坝区裂隙岩体的渗透张量进行计算,通过对坝区右岸地下水位的数值计算值与钻孔实际水位的比较,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对坝区进行三维有限元渗流分析,验证坝区防渗排水措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切,坝址区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厂房的位置往往离库区较近,水库蓄水后,地下厂房围岩渗流特性将成为影响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减小厂区渗漏并改善厂房围岩的渗透稳定性,工程设计采取防渗帷幕、排水孔幕和排水廊道等渗流控制措施.采用子结构、变分不等式和自适应罚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简称SVA方法),开展了牙根二级水电站厂区整体三维渗流场分析,评价了厂区围岩渗流控制方案的合理性,并论证其优化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厂区防渗排水系统的渗流控制效果显著,防渗排水系统设计方案总体上是合理、有效的;厂区上部排水系统对于以库水渗漏为主的渗流控制不起作用,高高程排水孔幕的间距可适当放宽;厂区副排水孔幕对减少厂区各洞室渗漏量、降低厂区围岩孔隙水压力并改善围岩的稳定性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卫星的小型化发展趋势相应地要求姿态敏感器件必须小型化。该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光学非线性补偿方法的两轴微型太阳敏感器技术。该敏感器在两个轴上的测量范围可以同时达到120°(±60°),测量精度优于0.1°,而其外结构尺寸只有50mm×50mm×25mm,总质量只有78g,总功耗小于24mW。其体积小、质量小、功耗低等特点可以满足微小卫星等航天系统对姿态测量敏感器部件的要求。该文给出了这种微型太阳敏感器的理论工作原理与实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7.
陈非凡  陈益峰  张跃  张高飞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8):1106-1109,1151
动量轮是所有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的主要和关键部件。由于微小卫星本身的转动惯量很小,微弱的非控制力矩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卫星失控,因此对其动量轮控制器提出了无超调、超短响应时间、零稳态误差的理想设计要求,传统的PI控制器无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模糊控制理论的模糊控制器,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设计实例,其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可以同时达到零超调、超小稳态误差(0.004%)、超短响应时间(小于1.5s)等设计要求,十分逼近动量轮的理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