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是轧制过程中的重要参数,采用常规方式难以测得板料内部温度。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中厚板轧制前板料冷却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模型参数化构建,适用范围广。利用模型对一特定尺寸材质为16Mn的板料的冷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在多喷嘴水煤浆气化装置的1对烧嘴因非烧嘴原因跳车、高压煤浆泵或空分装置故障、无波动倒炉、系统需要等情况下,实施带压连投可以避免气化及后系统不必要的开、停车,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带压连投是一种以增加气化安全风险来减少经济损失的操作,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宜盲目模仿。  相似文献   
3.
应用混合Langrangian和Eulerian法(MiLE)实现了结晶器中GCr15钢大方坯温度场、应力场及流场的动态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铸坯吻合.铸坯坯壳角部的温度高于中部,铸坯表面从上到下的温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等温区间与流场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铸坯坯壳中部厚度约为17.5 mm,角部厚度约为13.2 mm.凝固坯壳内的应力主要是热应力.坯壳出结晶器时,坯壳外表面处于压缩状态,凝固前沿为完全拉伸状态.有效应变从铸坯外表面到凝固前沿逐渐增大.钢液在前进过程中不断扩张,流速不断降低,当流股到达一定深度后,形成左右对称向上的两个回流,和一对由凝固面一侧向下而由中心向上流动的回流区.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压力容器壁厚优化分析的数学模型,采用一阶优化方法对其壁厚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用优化分析法设计压力容器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制造时所需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使设计方案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5.
孙悟空在天庭呆得不耐烦了,突然想到人间去逛逛,便去向师傅说出了他的愿望,他师傅知道他天性好动,便同意了。于是,大圣一个跟头就来到了“童话世界”——神奇的九寨沟。  相似文献   
6.
1试验装置工艺实施措施 试验装置工艺实施措施:(1)齿条的安装调试。采取与CK611250E×70/18J-1工艺文件中齿条安装工艺略有不同的方法。为保证齿条安装精度,调整齿条背面。把紧齿条,使把合面0.03塞尺不入。将头2块齿条卸下,在工装上将它们对接,并对它们施加一定预紧力,用牙条样板检查对接处的齿间距,若不能满足要求,刮研两接头处,使对接处合格,将它们作为第1,2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有限元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的产生、发展及ANSYS软件的主要功能,用ANSYS软件对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及其内在化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 熊彼特在他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提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技术由给定的外部条件内在化为生产要素,并在支配其它诸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便是技术创新。这一新的生产函数往往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能影响其它企业的生产函数,给其它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这种利润不是通过  相似文献   
9.
短波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开通迅速、机动灵活、网络重构便捷等优点,是军事通信和应急通信的重要手段.首先,围绕时变色散短波信道条件下信息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基本问题,阐释了短波数据传输、链路建立、抗干扰通信和组网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然后,针对下一代短波智能通信系统的发展需求,探讨了短波信道大数据建模与频率预测、复杂电磁...  相似文献   
10.
采用O_3耦合聚丙烯酰胺(PAM)法对褐煤气化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pH、反应温度、搅拌时间、PAM投加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反应温度、pH、PAM投加量和搅拌时间。最佳酸沉条件为反应温度40℃左右,pH≈3,PAM投加量0. 5 mg/L,搅拌时间约1 min。反应后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12. 7%,产生的沉渣量为0. 33 g/L,254 nm处吸光度去除率为56. 0%,410 nm处吸光度去除率为21. 4%。预处理有效地去除废水中含有的大分子不饱和有机物,能够为后续生化氧化处理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