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卫生治理先后出现了国家卫生治理、国际卫生治理和全球卫生治理等形式,当然国家层面下还有地方性卫生治理。卫生治理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卫生外交的出现和发展,从隔离检疫制度作为最初的卫生外交的载体,到国际卫生大会的召开,国际公共卫生公约的颁布和修改,区域性国际卫生组织的出现,再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建立,卫生外交以国际卫生外交为主要形式走过了数百年的历程,而现在随着非政府组织、私人基金会、跨国公司,乃至个人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卫生外交步入了全球卫生外交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WHO)因美国中止缴纳会费,而第一次陷入经费紧张、预算冻结的困境。WHO初级卫生保健战略在反对声中宣告失败,疲于应对艾滋病的全球流行,却被欧美国家指责行动不力,同时还要应对新兴全球卫生行为体的竞争,由此面临丧失全球健康治理领导者地位的窘境,前后两任WHO总干事均在重压之下黯然卸任。追溯这场全球健康治理的危机,探究其国际政治背景、历史脉络及后续影响,能够对理解全球健康治理格局的变迁,应对当下的全球健康治理各方势力的较量提供资鉴。  相似文献   
3.
1949—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是中国唯一主动并建立合作关系的国际卫生机构,双方的互动一直未曾中断,虽非"务实"的技术合作,但确是符合中国当时卫生外交战略和国家利益的实质性合作。双方在这一时期的互动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2年,中国作为游离于国际卫生机制之外的"他者",就恢复合法席位有过数次接触,始终保持着一种接触又对抗的张力;1973—1978年,中国成为国际卫生机制的参与者,与WHO进入试探和磨合的阶段,服务于当时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策略,中国在初级卫生保健、传统医学以及反帝反殖和自力更生方面的成功经验,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卫生领域的重要体现,成为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1972年10月新中国首个赴关医学代表团访问的历史,分析其背景,代表团成员的遴选,访问日程,以及给中美两国关系、医学发展和交流所带来的影响,厘清相互矛盾和不准确的记载;通过对代表团历史作用的审思来讨论在两国尚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特殊的历史时期,以短期访问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外交所具有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抗衰老基因klotho是否参与早老素presenilin 1/presenilin 2条件性双敲除(PS cDKO)小鼠的衰老症状,分析了PS cDKO小鼠中肾脏和大脑中klotho的表达.结果发现,与同龄正常对照小鼠相比,12月龄雌性PS cDKO小鼠中肾脏klotho表达明显下降,血磷水平明显升高,而血钙略微下调,但同时几乎没有观察到肾功能障碍;而在大脑中,早在3月龄时klotho水平就已发生下降.这些结果说明klotho可能与PScDKO小鼠的症状有关,其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导致了血磷浓度的上升,但不足以引发肾功能障碍.此外,klotho作为一个抗氧化和抗炎症的因子,其表达下降可能与PScDKO小鼠体内氧化压力和炎症反应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