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米汤的功用     
中国人从学会吃饭开始,就喝上了米汤。有干饭之前,古人全靠喝粥度日。因为当时的炊具是粗陶制成的,用来煮煮东西还能凑合,但绝对不耐干烤,若拿来焖饭,只有“砸锅”了事。以后,有人发明了陶甑,其状如盆,但底部有孔,可使蒸汽上行。  相似文献   
2.
豆腐西行记     
汪朗 《科学大观园》2010,(12):27-28
<正>在欧洲办厂做豆腐的第一人,叫李煜瀛,人们对于他后来用的名字可能更为熟悉,就是李石曾。他曾与蔡元培、吴稚辉、张静江并称国民党四大元老,彼此关系很好,且都在法国呆过。李石曾的家世可谓显赫,其父为清末的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李鸿藻,从一品大员,早年间还当过同治皇帝的老师。据说李鸿藻属于政治观点比较保守的清流派,往往与李鸿章等洋务派意见相左。其实,李鸿藻也有开明的一面,他曾经亲自出面,将门生齐禊亭的大儿子  相似文献   
3.
汪朗 《科学大观园》2010,(16):34-35
中国过去有头有脸者,吃起饭来很是麻烦,因为礼数忒多。西周时,光是杯盘碗筷的种类、数量和摆放的次序,规矩就不少。逢到正式宴会,天子享用的饭食,要用九个鼎外带八个簋盛放,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之中,职位高的三鼎二簋,等而下之的只有孤鼎一个,簋呢,自然也就免了。  相似文献   
4.
官学饭食     
汪朗 《科学大观园》2009,(22):32-33
中国过去的读书人,会写两段八股文,混口饭吃,一般不成问题。不过后来读书人越来越喜欢独立思考,这给统治者又构成了麻烦。  相似文献   
5.
烤鸭辨踪     
汪朗 《科学大观园》2009,(18):45-46
京城有三烤,烤鸭、烤肉、烤白薯。三烤之中烤鸭的名气最大。现如今,登长城吃烤鸭看京戏,是北京旅游业盼‘三大件”,外地人外国人到了煌煌古都,看不看戏尚在两可,若是不呼哧带喘登一次八达岭,不狼吞虎咽吃一顿全聚德,就如同到巴黎不入卢浮宫,去纽约不看女神像一样,自来一趟,简直没脸回去。受此影响,十多年前的国庆节期间,仅全聚德和平门一家店,  相似文献   
6.
腊入粥运势     
别看现在过腊八只是喝粥,早年间这可是个大节。中国古人不上教堂,也就不休礼拜天,官场之上,假日大都安排在年节和祭祀之中。北宋时朝廷明文规定,官员一年的法定假期有76天,其中岁节(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  相似文献   
7.
月饼杂拾     
中国过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吃喝玩乐的节日?清末进士尚秉和老先生在所著<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认为:"盖无论士民工商,终岁勤劳,无娱乐之时,则精神不活泼,古人于是假事以为娱乐.原以节民劳,和民气,亦即所谓张弛也,此其义也."此话甚有道理.  相似文献   
8.
腊八粥运势     
别看现在过腊八只是喝粥,早年间这可是个大节.中国古人不上教堂,也就不休礼拜天,官场之上,假日大都安排在年节和祭祀之中.  相似文献   
9.
葱的品格     
专家说葱的原产地就在中国西部和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占据地域优势,先秦时期,葱在餐桌上就有了名分。《礼记·曲礼》详细注明了当时的吃饭规矩:"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大意是服侍长者贵客吃饭要懂礼数,左边是带骨肉,右边是切肉;饭食置于客人左手边,羹汤则在右手边;切细的肉和烧烤的肉放得远些,醋酱等调料放得近一些;蒸葱佐料放在醋酱左边,酒浆饮料放在右边。  相似文献   
10.
倒蒜和拥蒜     
汪朗 《科学大观园》2010,(18):34-35
明代的李渔对大蒜颇为不屑。他在《闲情偶寄》中说:“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菜能秽人齿颊及肠胃者,葱、蒜、韭是也。”可是明知如此,吃香椿的人还是少,喜欢葱、蒜、韭的人却很多。这是为什么呢?他认为香椿香而淡,不比葱、蒜、韭的气味浓郁,浓郁自然容易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