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外交官,他的出访在西学东渐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郭嵩焘日记》中对光谱学知识的记述,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接受和学习近代光学知识的最早尝试之一,是近代光学成就传播的留影.文章试图由科技史领域出发,以郭氏接触光谱学的相关记述内容(从光的色散实验到光谱分析实验)作为案例和线索,考证郭氏所见,分析他从初识到全面了解光谱学的渐进接受过程,力图为晚清的西学东渐史提供一个具体专门的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2.
纵观19世纪金星凌日天象奇观的发生史,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和阶层人们的视域中都有其不同的意义。文章从郭嵩焘使英日记中三段关于金星凌日的记述切入,从金星凌日与郭嵩焘,天体观测与社会大众,阐释自然与国家利益三个维度逐层深入,剖析同一天文现象在西方世界与晚清中国两种文化和社会中产生的不同反响。  相似文献   
3.
确定客观实在的研究对象,是一门科学得以建立的一个基本前提。在科学史学科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由于研究视角的变换,研究者们不断探讨着科学史研究当中具体对象的界定。20世纪科学史研究视角完成了由编年记述向实证主义转移,并由内史研究逐渐转向对科学活动外部整体情境的构建。当代以史蒂芬.夏平为代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提供了一种精英的社会学研究视角。然而,文章认为应进一步开辟日常生活、普通民众的研究视角,不拘于单一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