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2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太地区兽类学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26—30日在北京市怀柔县温阳饭店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兽类学会和美国兽类学会共同组织召开。与会代表近400人,其中中方代表250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卫生防疫部门,我院有6名代表参加会议;外方代表150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苏联、日本、南朝鲜等近30个国家。大会首先由中国兽类学会理事长夏武平教授致欢迎词,后由美国兽类学会理事长威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动物园动物研究中心副主任、小熊猫专家迈尔斯·罗伯茨先生于1992年3月3日至5日在我院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3月4日上午迈尔斯·罗伯茨先生参观了生物系脊椎动物标本室,他惊叹该室收藏了如此多的标本(共26000号),其中有许多是珍贵物种标本(共2000号),并对标本室的完善管理表示赞赏。同日上午,生物系领导、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所长胡锦矗教授、动物组的全体教师及研究生共20余名,同迈尔斯·罗伯茨一道座谈,双方就小熊猫的饲养繁殖经验和野外研究工作进行了交流,共同磋商即将在四川开展的野外小熊猫研究计划,并达成一些意向性协议,由美方提供价值约为2000美元的无线电颈圈等设备,资助魏辅文讲师在四川开展小熊猫的野外生态  相似文献   
3.
冶勒自然保护区大、小熊猫主食竹类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冕宁冶勒自然保护区内大、小熊猫均以鹅热竹(Bashaniaspanostachya)为主要食物.经采取其竹叶。竹笋和不同年龄的竹茎进行微量元素测定,并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对Zn,Cu,Mg,Fe,Ca,Mn,K等7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叶和竹笋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于竹茎,尤其是竹叶含量最高,同一年龄竹子在不同季节里和不同年龄竹子在同一季节里其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收集到的47号现生大熊猫头骨标本与古代化石标本禄丰祖熊猫,小型大熊猫,大熊猫武陵山亚种和大熊猫巴氏亚种进行比较,表明大熊猫的体型变化是由小→大→小,并分析了体型变化的原因,从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方面剖析了大熊猫目前的处境及濒危原因,提出了延缓哀亡进程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牛羚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牛羚的生境、分布、食性及觅食对策、种群大小和结构、以及集群、越冬、御敌、舔盐等行为。揭示牛羚为适应生态环境所采取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6.
吕晓平  魏辅文  李明  杨光  刘海 《科学通报》2006,51(3):292-298
在4个中国梅花鹿(Cervus nippon)种群45个样品的335 bp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中, 共发现25个变异位点, 并定义了8种单元型. AMOVA分析表明, 中国梅花鹿种群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Φst = 0.744, P < 0.05), 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 > 0.05). 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也显示了中国梅花鹿单倍型的系统地理格局与地理分布区或亚种划分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基于最大似然法和最大简约法及最小跨度网络图的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单倍型聚类对应于中国、日本南部和日本北部的3个单系, 其中中国大陆种群和日本南部的梅花鹿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与日本北部种群则较远, 而中国台湾种群与中国东北和四川种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与华南种群较远.  相似文献   
7.
扶绥黑叶猴日漫游的活动类型和发生高峰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2001年3月至12月研究了野外黑叶猴的活动类型及发生高峰.在日漫游过程中,黑叶猴有7种活动类型,其中休息占时间最多,其次是觅食和移动.作为对适应环境的特征之一,黑叶猴选择了长时间的中午休息和两个觅食高峰的对策.食物可获得性的增加将提高休息的时间,减少觅食和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首次报道了画眉亚科的白喉噪鹛(Garrulax albogularis)、丽色噪鹛(Garrulax fornosus)、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butea)3个种的核型,结合该亚科已报道的画眉进行比较,发现在第一号染色体上存在明显差异,在4个种的1号染色体中分为两种模式,丽色噪鹛与画眉一致,同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而白喉噪鹛和红嘴相思鸟一致,同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该现象与该亚科分类中的亲缘关系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野生扭角羚资源,通过Leslie矩阵方法,预测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自1986至2004年间,每隔3年即1989,1992,1995,1998,2001,2004年各年的理论数量分别是715,964,1358,1841,2564,3584头,提出该保护区扭角羚最适数量应控制在1992年的964头,最大容纳量不得超过1995年的1358头.并指出,为了控制种群的快速增长,必需猎杀一部分亚成体及处于生育阶段的雌体.以3岁为年龄距单位,将扭角羚划分为9个等距年龄组,得出扭角羚达到稳定年龄结构时,各年龄组占有的比例分别是0.3100,0.2145,0.1663,0.1289,0.0700,0.0546,0.0257,0.0306,0.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