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底,我国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有关专家收到由西欧国家相应机构发来的信函,信中提到从一批由中国出口到西欧的鸣禽(主要是相思鸟)中,发现混有少量黄喉噪鹛的个体。黄喉噪鹛为典型的狭栖性鸟种,来信询问这种鸟目前的状况。黄喉噪鹛(Garrulax galbanus),我国鸟类学家以往又曾称其为黄腹噪鹛,在分类学上属画眉亚科中的噪鹛属,是著名笼养观赏鸟画眉的近亲。黄喉噪鹛最初发现于19世纪70年代的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茂密的灌木丛中,常年生活着一种俗称“黑老婆、黑串串”的鸟,其实它的学名叫做山噪鹛(Garrulax davidi)。在山西省为留鸟,为我国所特产,隶属雀形目、鹟科、画眉亚科、噪鹛属,  相似文献   

3.
2014年5—7月在河南省鲇鱼山自然保护区(115°16′~115°24′E,31°43′~31°49′N)观察到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取食和育雏等行为,并拍摄到照片.查阅相关鸟类分类与分布文献资料,证实白颊噪鹛为河南省鸟类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是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一种合作繁殖鸟类.本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及其郊区的黑脸噪鹛为对象,研究了该鸟家族群的夏季分布格局.研究发现,黑脸噪鹛主要分布在市郊疏林灌丛环境,而在城市居民区未见分布.我们同时测量了家族群相互之间的最近距离,其家族群之间的最小距离平均为600 m,最小的家族群间距为230 m.吉安市城市绿地面积大多小于该鸟的最小活动范围,且缺乏灌丛疏林环境,不宜黑脸噪鹛栖息繁衍.由于具有特殊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环境要求,建议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合作繁殖鸟类的保护问题,建设更加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研究重庆大学城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的白昼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取样和跟踪观察法观察和记录白颊噪鹛觅食、静息、运动、警戒、其他等5种主要白昼行为。【结果】白昼行为中,觅食、静息、警戒无明显的节律性变化,运动和其他行为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p<0.05)。觅食行为活动高峰出现在7:00~10:00和16:00~18:00两个时间段。警戒行为在7:00~8:00,12:00~13:00和14:00~15:00发生频率相对较高。静息行为在11:00~12:00和13:00~15:00有峰值。白颊噪鹛行为节律以觅食和运动行为为主,分别占日活动行为时间分配的比例为44.48%,21.13%。【结论】白颊噪鹛的白昼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是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6.
合作繁殖鸟类黑脸噪鹛的夏季族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脸噪鹛(Garrulaxpers picillatus)是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一种合作繁殖鸟类。本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及其郊区的黑脸噪鹛为对象,研究了该鸟家族群的夏季分布格局。研究发现,黑脸噪鹛主要分布在市郊疏林灌丛环境,而在城市居民区未见分布。我们同时测量了家族群相互之间的最近距离,其家族群之间的最小距离平均为600m,最小的家族群间距为230m。吉安市城市绿地面积大多小于该鸟的最小活动范围,且缺乏灌丛疏林环境,不宜黑脸噪鹛栖息繁衍。由于具有特殊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环境要求,建议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合作繁殖鸟类的保护问题,建设更加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1897年,法国动物学家奥斯塔雷(Oustalet)记述了中国西南地区噪鹛属一新种,并以法国传教士菲利克斯·白厄特(Felix Biet)的名字将这一新种命名为Garrulax bieti(中文名称为白点噪鹛)。在20世纪初叶的几十年里,只是在云南北部和四川西南部对这种噪鹛有过零星几个采集记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大、中城市居民对家庭养鸟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大大小小的鸟市应运而生。闻听西安鸟市热闹非凡,星期天闲暇无事,便约几个朋友带着孩子到鸟市一游,虽是走马观花,但目睹此情此景,无不令人担忧和痛心! 上市鸟的种类和数量据笔者在一不大的鸟市粗略统计,上市的鸟有画眉、百灵、鹩哥、灰鶺鸰、白鶺鸰、黄腹山雀、红腹山雀、红嘴相思鸟、橙翅噪鹛、白颊噪鹛、黄鹂、戴胜、卷尾、金翅、红眉朱雀、黄眉柳莺、黄腹柳莺、麻雀、鹦鹉等二十多种。有的甚至连啄木鸟、猫头鹰也捉来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研究重庆大学城白颊噪鹛(Garrulaxsannio)的警戒行为模式及它在不同生境中的警戒距离。【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白颊噪鹛的警戒行为模式,并记录它在灌木林、乔木林、灌木乔木混交林、人行道等4种不同生境中的警戒距离。【结果】白颊噪鹛的警戒行为包括听、扫视、鸣叫、观望、走开和惊飞。它在灌木林、乔木林、灌木乔木混交林和人行道的观望距离分别为(3.94±0.35),(10.77±0.53),(8.25±0.56),(5.69±0.35)m;走开距离分别为(3.32±0.32),(9.27±0.47),(6.88±0.66),(5.18±0.34)m;惊飞距离分别为(2.39±0.27),(9.53±0.56),(5.35±0.74),(3.13±0.31)m。【结论】在不考虑季节、种群大小、性别等因素的情况下,白颊噪鹛的警戒距离均值整体上表现为观望距离最长,走开距离次之,惊飞距离最短;白颊噪鹛的观望距离、走开距离和惊飞距离在不同生境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在历山的疏林灌丛、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生境中,常年居留着一种我国特产鸟类——橙翅噪鹛。其体长20—25厘米,头灰尾黄,初级飞羽黑褐色,两翅中间橙色,喜鸣爱唱,声音宏亮,故此得名。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在分类学中隶属于雀形目、鹟科、画眉亚科,多见于我国的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在山西省仅见于中条山脉,其它地区尚未见到踪迹。橙翅噪鹛多结群活动,群体以6—8只为多见,最多时可达12只以上。常见在灌丛地面或丛林底部穿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研究重庆大学城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的警戒行为模式及它在不同生境中的警戒距离。【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白颊噪鹛的警戒行为模式,并记录它在灌木林、乔木林、灌木乔木混交林、人行道等4种不同生境中的警戒距离。【结果】白颊噪鹛的警戒行为包括听、扫视、鸣叫、观望、走开和惊飞。它在灌木林、乔木林、灌木乔木混交林和人行道的观望距离分别为(3.94±0.35),(10.77±0.53),(8.25±0.56),(5.69±0.35)m;走开距离分别为(3.32±0.32),(9.27±0.47),(6.88±0.66),(5.18±0.34)m;惊飞距离分别为(2.39±0.27),(9.53±0.56),(5.35±0.74),(3.13±0.31)m。【结论】在不考虑季节、种群大小、性别等因素的情况下,白颊噪鹛的警戒距离均值整体上表现为观望距离最长,走开距离次之,惊飞距离最短;白颊噪鹛的观望距离、走开距离和惊飞距离在不同生境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素是鸟类鸣声特征分化的重要驱动力.海拔梯度对鸟类鸣声特征的影响少见报道.以我国特有种山噪鹛(Garrulax davidi)为对象,通过分析其鸣声的声学复杂度指数、声学多样性指数、声音均匀度指数、声学丰富度、生物声学指数、声学熵、振幅指数、标准声景差异指数、频峰数等特征,发现声学多样性指数与声学熵随海拔梯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海拔1 718米和1 646米处.声学均匀度指数随海拔梯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最小值产生在海拔1 783米处.这表明中海拔地区山噪鹛鸣声变异无序度最高而均匀度最低,也意味着中海拔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比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更丰富.其原因可能与中海拔地区较高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有关.研究有助于揭示海拔梯度对山噪鹛鸣声的影响规律,加深对鸣禽响应环境变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至7月,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对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的巢址选择进行了调查.野外共发现红嘴相思鸟的巢17个,其中88%(n=15)位于竹林中.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红嘴相思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乔木因子、地形因子、人为活动因子、巢隐蔽因子和食物因子等.用5 mX5 m样方法对巢址和对...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区鸟类市场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06-2000-05对天津地区的鸟类市场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60种,隶属于10目36科,其中野生鸟类154种,占96.25%. 旅鸟70种,占野生鸟类的45.45%.野生鸟类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共89种,占57.79%.鸟市上遇见率最大的10种鸟类分别是花头鹦鹉、灰头鹦鹉、绯胸鹦鹉、大紫胸鹦鹉、红嘴相思鸟、画眉、黑喉噪鹛、普通朱雀、黑头蜡嘴雀和蒙古百灵.鸟市上交易的鸟类还包括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大鸨和16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如燕隼和鹊鹞等.交易的鸟类主要是捕自本地的,鸟市的旺季和淡季与鸟类的迁徙期密切相关.针对鸟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鸟市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健全法制法规,规范市场管理,努力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严厉打击偷猎和走私鸟类等非法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研究重庆大学城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的白昼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取样和跟踪观察法观察和记录白颊噪鹛觅食、静息、运动、警戒、其他等5种主要白昼行为。【结果】白昼行为中,觅食、静息、警戒无明显的节律性变化,运动和其他行为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p0.05)。觅食行为活动高峰出现在7:00~10:00和16:00~18:00两个时间段。警戒行为在7:00~8:00,12:00~13:00和14:00~15:00发生频率相对较高。静息行为在11:00~12:00和13:00~15:00有峰值。白颊噪鹛行为节律以觅食和运动行为为主,分别占日活动行为时间分配的比例为44.48%,21.13%。【结论】白颊噪鹛的白昼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是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6.
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是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地丘陵环境的一种领域性森林鸟类。前期研究表明该鸟种实际利用的栖息地环境呈片段化分布,但其对栖息地的选择偏好尚不清楚。自2010至2019年,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市郊区黑脸噪鹛种群及其栖息环境开展了连续十年的野外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林业小班为基本单元,对研究区内所有林业小班的植被类型和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化数据处理。然后,将研究区域内的森林灌丛环境分为两类:(1)黑脸噪鹛适宜栖息地,即黑脸噪鹛经常活动的林业小班;(2)黑脸噪鹛非适宜栖息地,即近邻适宜栖息地,但长期未发现黑脸噪鹛活动踪迹的林业小班。最后,对适宜栖息地和非适宜栖息地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脸噪鹛的适宜栖息地环境,通常为具有荆棘灌丛的相对稀疏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其地表多枯枝落叶层;其非适宜栖息地环境,通常为纯针叶林,或相对植被浓密的处于植被演化早期阶段的树林,其地表光秃,或长满杂草。这些研究发现揭示了黑脸噪鹛种群的片段化分布格局与其栖息地环境的植被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有着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是精彩的,也是奇妙的,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生灵总是在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时间、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演绎着自然的传奇。无论是草木枯荣,还是鸟鸣虫吟,总是带给人们无尽的联想与感叹。在自然界中,鸟类无疑是最富特色的一个类群,它们有华丽的羽衣、甜美的歌喉,一双翅膀使得它们能在蓝天自由飞翔。这一切强烈地吸引着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呵护它们。眼纹噪鹛是噪鹛家族中数一数二的大个头,体长可达34厘米。虽然和画眉是近亲,眼纹噪鹛却是一种比较安静、胆怯的鸟,远不像画眉那样活泼、张扬。它们的头、颈和喉是黑色的,眉纹和脸呈黄色,上体…  相似文献   

18.
福建武夷山地区鸟类区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1943年,我们曾沿着武夷山脉附近的邵武、崇安等地进行鸟类的野外观察和采集。1963年6—7月,又往挂墩(崇安县)、大竹岚、黄坑(建阳县)及附近一带,做了鸟类考察,并采集156号标本(图一)。综计我们前后调查采集的鸟类标本,计有234种(3个亚种),分隶于47科18目,其中包括99种留鸟(1个亚种)、59种夏候鸟(1个亚种)、33种冬候鸟及46种旅鸟(1个亚种)。留鸟中占优势的,有山斑鸠、普通翠鸟、八哥、喜鹊、白颈鸦、画眉、白颊噪鹛、褐头  相似文献   

19.
台湾林鸲(Tarsiger johnstqniae)为中国鸟类特有种,仅分布于我国台湾地区;常见于海拔2000米的阿里山地区,当地人亦称之为"阿里山鸲".雄鸟肩上有栗红色的颈圈,故又得名栗背林鸲. 1906年初,英国探险家、专业采集者沃尔特·古德菲勒受雇于英国鸟类饲养家约翰斯顿夫人,专程到台湾岛采集鸟类标本.在3个月的时间里,他不顾狂风暴雪的袭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登上了玉山山顶,采到许多新种的标本,采获了此前尚未在这里发现的6个特有种,包括脍炙人口的帝雉(即长尾雉,Syrmaticus mikado)、台湾斑翅鹛(Actinodura morrisoniana)、玉山噪鹛(Garrulax morrisonianus)、褐头凤鹛(Yuhina brunneiceps)、台湾戴菊(Regulus goodfellowi)和台湾林鸲.古费洛也因此声名鹊起,被学界称为当时"最著名的鸟类发现者".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最早到达繁殖地的日期、繁殖期开始与结束时间、繁殖期长度以及繁殖成功率等方面,探讨了2010年四川省春夏季的异常低温气候对灰胸薮鹛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同期气温正常的2009年相比,灰胸薮鹛在2010年最早到达繁殖地的日期延后了25 d;繁殖期开始与结束时间分别延后20和10 d;繁殖期长度减少10 d,但年间无显著差异(χ2=0.476,P=0.49);2009与2010年的繁殖成功率分别为30.0%和27.8%,两者亦无显著差异(2χ=0.069,P=0.79).因此认为本次低温气候主要对灰胸薮鹛的物候产生了影响.类似现象也发生在我国其他地区的一些鸟类中,推测这种低温效应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