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光谱烧孔介质中位相编码的时域全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谱烧孔(spectral holeburning)可望使存储密度比光盘提高10~3倍以上而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它在原来三维空间存贮基础上增加了频率维,突破了三维空间光斑衍射的极限对存储密度的限制。永久光谱烧孔(penistent holeburning)介质中的全息光存储已被证明在超快速光学数据处理和存储领域的光明应用前景。 对于非均匀展宽的吸收光谱烧孔介质,光学信息的存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单一波长激光进行烧孔写入信息,改变激光波长可以写入多个信息;另一种是全息方式存储,多个信息一次被写入非均匀线宽内。存贮密度取决于非均匀线宽与均匀线宽之比。时域光存贮基于三脉冲光子回波(three-pulse photon echo),即按照与参考光的一定时间延迟关系将携带二进制信息数据脉冲串写入介质,读出过程则是分析相对于读出光同一延迟时刻的光子回波信号的瞬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陈一民 《科学通报》1996,41(17):1569-1571
近年来半导体纳米微粒的光物理性质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大的研究兴趣。半导体微晶随着其尺寸的变小能够表现出光物理性质上的量子尺寸效应。以往人们研究涉及较多的是半导体微晶的本征特性及其与周围介质的作用。自从Bhargava等报道了化学反应合成的ZnS:Mn~(2+)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质,掺杂半导体纳米微粒发光性质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掺杂纳米微粒有可能成为新的一类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3.
在本工作中,首次用近红外光致发光法观察到在GaAs衬底上用金属有机化学相沉积方法(MOCVD)生长的Ga_(0.5)In_(0.5)P外延薄膜所发射的1.17、0.99及0.85eV的个新发光峰。其中只有1.17eV发射与Ga_(0.5)In_(0.5)P外延薄膜的部分有序结构有关。实验获得的1.17eV发射的变温与变激发强度特性可用受主-施主对复合来很好地给予解释。该受主-施主对系由镓空位作为受主及与其最邻近的镓子格子上的碳作为施主所组成。在考察Ga_(0.5)In_(0.5)P外延薄膜的部分有序结构与其受主-施主对复合能间关系的基础上,导出了受主-施主对跃迁的新的能量方程。  相似文献   
4.
TiO2超微粒光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5.
测量了GaP:N绿色发光二极管老化前后的可见和近红外发光光谱.从谱中可见,老化后的590um和1260um发光带的发光强度较老化前明显增强,650um有新的发光带.研究了老化产生的深能级的来源及对LED发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导了表面包覆硬脂酸(ST)分子的TiO_2超微粒甲苯溶胶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和光致发光谱。观察到的吸收带边红移现象与通常关于半导体超微粒的光学特性结论相反,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