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2.
揭示了酸碱体系酸碱失得质子的物质的量的普遍规律,提出了书写质子守衡式的规则;同时建立一种新的书写质子守衡式的方法——直接法,本法准确、简便、易于掌握。若零水准法,状态法用此规则书写,就显得更易接受。而且解决了两方法书写质子守衡式时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基于蓄积量和产量的中国天然源VOC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植被为对象, 基于森林、草地资源清查和统计年鉴提供的各类植被蓄积量、产量资料以及《中国植被图(1:1000000)》提供的植被构成资料, 通过将蓄积量、产量换算成叶生物量, 并应用Guenther提出的光温影响模型估算中国各植物的VOC排放量, 建立了中国天然源VOC排放清单, 并探讨了VOC的来源组分和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2003年中国植被VOC总排放量为12.83 Tg, 其中异戊二烯7.45 Tg (58%)、单萜烯2.23 Tg (17%)、其他VOC 3.14 Tg (25%); 不同植物的VOC排放量差异较大, 各类型植被排放贡献率为森林 (61%)>灌丛(27%)>农作物(7%)>草地(5%); 南部和东北地区为中国天然源VOC主要排放区域; 天然源VOC排放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排放量最大; 不同龄级森林对VOC排放的贡献有所不同, 中龄林贡献最多。  相似文献   
4.
城市点源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点源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根据其基本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等比例削减法、 基于环境质量目标的分配方法、基于一定基准的分配方法和基于经济指标的分配方法和优化 模型等。作者综述了目前各个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并指出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混凝法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MgSO_4作为混凝剂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并与PAC作为混凝剂对比试验.用正交试验确定其处理的最佳条件,再在此条件下处理混合印染废水,研究表明:用MgSO_4处理废水的最佳pH值在12左右,COD_cr去除率达80%以上,脱色率达90%以上,较PAC脱色率和COD去除率高,可望成为处理印染废水的新型混凝剂.  相似文献   
6.
中国不同排放标准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应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模型COPERT, 在考虑行驶工况、油品质量、以及环境温度等影响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因素的基础上, 计算得到包括汽油乘用车、柴油乘用车、LPG 乘用车、汽油混合动力乘用车、汽油轻型货车、柴油轻型货车、汽油重型货车、柴油重型货车、柴油公交车、CNG 公交车、生物柴油公交车 以及摩托车等不同车型在实施欧0, 欧 Ⅰ, 欧Ⅱ, 欧Ⅲ, 欧Ⅳ, 欧Ⅴ和欧Ⅵ等不同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情况下的 CO, CO2, NOx, PM2 NMVOC, SO2, N2O, CH4 和NH3 排放因子。计算结果为估算中国近年和未来机动车污染排放清单, 提高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以及评估机动车污染控制政策和措施的实施绩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硫沉降目标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两种确定硫沉降目标负荷的方法——最小超临界负荷法和等比例降低超临界负荷法,介绍了其原理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用这两种方法确定的硫沉降目标负荷及相应的超临界负荷分布。和等比例削减SO2方案比较,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中国超临界负荷总量会明显降低,而最小超临界负荷法可以使超临界负荷的区域面积比2000年无控方案减小约12%。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区域公平性,建议在确定中国硫沉降目标负荷时采用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临界负荷择选硫和氮沉降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懿华  谢绍东 《科学通报》2009,54(13):1874-1879
为了科学地制定酸沉降控制政策, 基于稳定状态质量平衡法(SMB)建立了临界负荷函数, 绘制出二维临界负荷函数曲线图, 提出可将该曲线图定义出五种不同的控制区域, 即临界负荷区(无需控制区)、S沉降控制区、N沉降控制区、S和N沉降选择控制区以及S和N沉降同时控制区, 根据沉降状态点落在不同的控制区域内选择相应的控制途径. 考虑到中国盐基阳离子沉降(BCdep)高的特点, 将BCdep作为变量, 得到三维的临界负荷函数曲面与硫和氮沉降控制区. 以广州地区的赤红壤为例, 根据当前沉降数据和植被数据, 结合采样实测的土壤数据, 计算得到当前状态下的沉降点位于临界负荷区, 但若BCdep下降75%, 则位于S沉降控制区, 表明应进行硫沉降的控制; 若进一步考虑营养氮的临界负荷值, 则当前的沉降状态处于N沉降控制区内, 随着BCdep值的下降, 逐步转变为S和N沉降同时控制区, 表明应同时控制硫沉降和氮沉降.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四大城市群在夏秋季大气臭氧(O_3)污染问题严重.为了深入认识O_3的区域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在上述4个城市群于2014~2016年夏秋季节,开展了大气O_3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的综合观测研究.观测发现,臭氧污染区域性明显,臭氧最大8h值在59~146(10~(-9)V/V),整体上城市站点臭氧浓度水平较郊区站点低,臭氧前体物NO2平均浓度水平在4~22(10~(-9)V/V),VOCs浓度为11~53(10~(-9)V/V),VOCs活性水平在1.6~10.5s~(-1).使用基于观测的盒子模型(OBM)分析臭氧生成控制区,发现四大城市群的O_3生成多数处于人为源VOCs控制区或者过渡区,且对烯烃和芳香烃的敏感性最强.运用PMF受体模型对城市站点VOCs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汽油挥发是城市VOCs主要来源,占比30%~50%;溶剂涂料使用其次,占比为10%~20%.综合而言,我国现阶段臭氧污染防控应以VOCs控制为主,其中应着重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溶剂涂料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黑碳气溶胶排放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楠  覃栎  谢绍东 《科学通报》2013,(19):1855-1864
基于国家统计数据、国内最新实测排放因子数据和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计算了中国大陆(不包含港澳台地区)2008年黑碳气溶胶排放清单,并建立0.5°×0.5°的黑碳排放空间分布图.2008年中国大陆黑碳排放总量为160.494×104t.其中工业源和居民生活消费源是最主要的贡献者,分别为69.503×104和63.602×104t,占总量的82.9%;交通运输黑碳排放量为19.463×104t,贡献了总量的12.1%;但不同省市各行业源贡献比例差异显著,可分为工业源贡献区、居民生活源贡献区、工业源和居民生活源共同贡献区,以及交通源贡献区.从能源类型看,黑碳主要来源于煤炭和生物燃料燃烧,分别占51.0%和32.2%.黑碳排放空间分布不均匀,呈东高西低的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村人口密度一致;其中高排放量地区以全国总面积的5.7%贡献了总排放量的41.2%,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以及四川等地具有较高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