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依据大洋钻探井及地震剖面资料,定量确定南海同扩张期和后扩张期深海盆沉积充填差异及沉积物来源变化。研究显示,南海深海盆自渐新世(32 Ma)开始形成,随着南海二次扩张海盆范围逐渐扩大,海盆内主要充填火山碎屑角砾岩及火山灰,碳酸盐岩、超微化石软泥,泥质粘土、粉砂质粘土、泥岩及粉细砂岩。深海盆充填主要沉积物为晚中新世(11.6Ma)以来的陆源碎屑沉积,丰富陆源碎屑的供给与南海闭合过程中同期区域构造事件(如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菲律宾板块俯冲)密切相关,也与晚中新世以来东亚季风增强以及源区强烈的风化剥蚀有关。  相似文献   
2.
姜涛  解习农  汤苏林  张成  杜学斌 《科学通报》2007,52(16):1945-1950
近些年来, 随着深水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 对于深水沉积过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虽然目前关于海底沉积波的形成机理还存在很多争议, 但已有现代沉积实例证明至少浊流是可以形成海底沉积波的.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海底沉积波的浊积形成机理, 不但可以阐明海底沉积波的形成过程, 而且对于海底工程、深水沉积动力学及深水油气储层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流体动力学模拟, 计算了流体区域的基于时间平均连续性方程和雷诺平均N-S方程, 研究了地形对浊流的影响, 阐明了海底沉积波的形成机理. 模拟结果表明: (1) 首先在坡的下游方向开始沉积是由于流体的减速, 导致密度增大, 浊流携带固体颗粒物的能力(流体容量)降低和较长时间的流体经过所造成的; (2) 在一个隆起的上坡处密度增大是由于隆起峰部流体的局部堵塞, 导致上坡处流体速度降低和压力升高所造成的; (3) 沉积首先从距浊流源头较远的地方开始, 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 即个体浊流事件的增多, 沉积波向上游迁移; (4) 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 沉积越来越慢, 但粒径并不影响地形对沉积的控制及沉积体的几何形态和沉积顺序.  相似文献   
3.
秦皇岛32-6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是成藏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之一.秦皇岛32-6地区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输导体:骨架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其中断层又分为基底断层和盖层断层2种,基底断层主要是沟通烃源岩与圈闭,盖层断层则控制着新近系油气的再分配,馆陶组厚层块状砂砾岩体在油气侧向运移过程中被称为油气运移"高速公路",而基底不整合面则是潜山及古近系油气成藏的主要通道.由于输导体系不同,导致研究区主要存在2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即新近系网毯式成藏模式和古近系及潜山"S"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沉积盆地泥质岩石的水力破裂和幕式压实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解习农 《科学通报》1997,42(20):2193-2195
近年来,沉积盆地中幕式流体活动是人们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其主要活动形式有伴随泥或盐底劈活动,沿先存断裂系统突破和水力破裂.水力破裂(Hydrofracturing)是低渗的泥质岩石中幕式流体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是由于孔隙空间中流体压力的增大而导致泥质岩石内的破裂,这种破裂面通常形成于异常高的流体压力背景.水力破裂大大改善了沉积物的渗透性,这样孔隙中流体的流动远远大于没有水力破裂时的情形.因此,低渗泥质岩石中的水力破裂不仅影响油气的运移,而且还影响沉积物的压实作用迄今为止,水力破裂现象已经在世界上的许多沉积盆地中见到,如墨西哥湾盆地北海盆地以及我国的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但有关水力破裂的定量模拟的文献极少,与之相伴生的幕式压实作用也很少提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