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震宇  徐义刚  何斌  石玉若  黄小龙 《科学通报》2006,51(15):1802-1810
猫猫沟霞石正长岩体出露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中部, 与峨眉山玄武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锆石SHRIMP U-Pb测年表明, 该岩体的结晶年龄为(261.6±4.4) Ma, 与攀西地区新街-攀枝花等层状侵入岩的年龄以及根据地层学资料制约的峨眉山玄武岩年龄相近.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进一步揭示猫猫沟霞石正长岩具有与峨眉山玄武岩相似的源区, 可能是攀西地区下地壳底侵层中辉长质堆晶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这些时间、空间和岩石成因上的联系为该地区玄武岩-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中酸性碱性侵入岩的“三位一体”特征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上地幔橄榄岩粒间组分的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义刚 《科学通报》1999,44(15):1670-1675
对具有不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幔源包体进行了酸淋滤实验,以便能直接地获得橄 粒间组分的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粒间组分富集LREE,且有强烈的Ta负异常。粒间组分中REE总量的高低以及Rb,Ba和Nb负异常的存在与与橄榄岩经历的地幔交代作用的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出台一部法律应该遵循“主义—原则—制度”的思路。这对我国目前修订《预算法》的启示是:首先应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模式为目标,而要建立公共财政模式最核心的是要使政府预算法治化,在这种立法目的的指导下所应确立的基本原则有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和平衡性原则。因此,修订《预算法》要在这些基本原则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用火山岩制约南海的形成演化:初步认识与研究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其他边缘海相比,南海海山众多,且分布广泛,记录了南海演化以及相关深部过程的重要信息.南海及邻区的火山作用可分成3期:南海张开之前(pre-spreading,>32Ma),张开期间(syn-spreading,32~16Ma)和张开期后(post-spreading,<16Ma).南海张开之前的岩浆活动(64~35Ma)主要局限在南海北缘和华南沿海一带,以双峰式火山岩为基本特征.南海扩张期岩浆活动在南海周边的分布非常少见,而主要分布于南海海盆,但由于海盆中沉积物非常厚,至今未获得该期岩浆的样品.南海扩张期后的岩浆活动广泛分布于中央海盆、西南次海盆、海南岛、雷州半岛、泰国、越南等地,以碱性玄武岩为主,少数为拉斑玄武岩,具有OIB地球化学特征,源于DM-EM2之间的混合地幔源,显示DUPAL同位素异常;火山岩中橄榄石斑晶的Fo含量达90.7%,表明火山岩可能是海南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南海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可能与南海扩张过程中洋中脊对地幔柱的抽吸作用(ridge suction)有关,如是,南海海盆火山岩可能不是典型的MORB.但令人费解的是,华南大陆边缘-南海海盆的过渡带不具备火山裂解边缘(volcanic rifted margin)的特点.显然,地幔柱活动与南海张开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在南海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只有有效规划和组织海底火山岩样品的采集,并加强火山岩成因和深部动力学研究的联系,才能阐明深部过程与南海张裂演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大陆地幔变压熔融机制: 广东麒麟幔源包体提供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义刚  颜文  孙敏  刘颖  何在成  史兰斌 《科学通报》2001,46(11):943-947
广东麒麟部分尖晶石橄榄岩包体中单斜辉石的Ti含量很低(160~245mg/g),暗示很高的部分熔融程度.这与样品中较高的单斜辉石含量(7.4%~12.4%)不匹配.这些单斜辉石中重稀土发生分异((Gd/Yb)  相似文献   
6.
橄榄岩包体的结构反映了上地幔的变形历史,其地球化学组成则记录了地幔所经历的亏损和富集过程以及亚固相再平衡过程,而已有的工作通常只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事实上,上地幔的各种地质作用是橄榄岩结构和化学组成之间形成特殊关系的控制因素.因此,综合考察橄榄岩结构和地球化学性质能更好地剖析和反演上地慢的演化历史.为此,我们对产于吉林汪清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的尖晶石橄榄岩包体进行了研究.所研究的包体结构类型包括原生粗粒结构(颗粒直径>4mm)、介于粗粒和残斑结构之间的过渡型结构以及等粒变晶结构(约1mm).工作中首先随机挑出20个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然后再对其中的10个样品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成分、单斜辉石稀土元素(REE)含量和Sr-Nd同位素分析.表1列出了所分析样品的主要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两类岩浆分异趋势及其成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存在两种岩浆分异趋势. 攀西古裂谷带内的岩浆显示Bowen分异趋势(即朝富Si贫Fe的流纹质岩浆演化), 在时空上与含V-Ti-Fe矿床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密切相关. 峨眉山岩省东区的玄武岩则具有Fenner分异趋势(即朝富Fe贫Si方向演化), 最终分异产物中Fe2O3含量高达23%, SiO2含量低至44%. 这一成分岩浆的发现为富Fe贫Si岩浆在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具Bowen分异趋势的岩浆系列的氧逸度较高, 并经历了较大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 而具Fenner分异趋势的岩浆的氧逸度较低, 地壳混染不明显. 这暗示地壳混染程度可能是造成幔源岩浆具有不同分异趋势的重要原因. 具不同分异趋势的岩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南地区V-Ti-Fe矿床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间一直是地质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鲁西铁铜沟岩体中纯橄岩捕虏体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对此给出了制约.结果显示,4个纯橄岩样品的18颗锆石阴极发光图像中,15颗呈条痕状吸收,2颗具岩浆环带特点,结合它们的Th(49~3569μg/g,平均值为885μg/g),U(184~5398μg/g,平均值为1277μg/g)含量和Th/U比值(0.15~2.04),暗示岩浆成因特征.岩浆锆石的206Pb/238U表面年龄分成5组:131~145,151~164,261~280,434~452和500~516Ma.131~145Ma年龄与寄主岩浆(铁铜沟岩体)的形成时代相一致;151~164Ma年龄对应于华北克拉通东部中-晚侏罗世少量幔源岩浆和主体的酸性岩浆事件;261~280Ma年龄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时代相类似;434~452Ma年龄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古生代时期富硅质岩浆的时代相一致;500~516Ma年龄可能是全球泛非事件在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响应.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地幔经历了多期次不同程度熔体的改造,其中以中生代晚期(131~164Ma)的改造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9.
 南海存在两种火山岩: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第349、367、368、368X航次在南海海盆的成功钻取,获得了南海初始扩张(~34 Ma)和停止扩张(~15-16 Ma)前的洋壳样品。南海东部、西南次海盆及北缘洋-陆过渡带代表海盆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地幔潜能温度、物质组成和洋脊扩张速度,因此产生的洋中脊玄武岩成分差异显著。南海地区在扩张晚期及停止扩张之后存在大规模地幔上涌,与其周缘地区的持续俯冲有关,产出的海山OIB不同于地幔柱活动产生的火山链。南海虽小,但蕴含的信息异常丰富,是窥探地球深部难得的天然窗口。  相似文献   
10.
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徐义刚  李洪颜  庞崇进  何斌 《科学通报》2009,54(14):1974-1989
华北克拉通破坏时限的确定是探讨克拉通破坏机制及其动力学控制因素的关键, 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分歧.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提出标志着其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岩石圈减薄, 还包括岩石圈物质成分、热状态和流变学性质以及相关的岩浆作用等方面的变化. 由于后几种变化不一定只与岩石圈伸展关联, 因此, 克拉通破坏时限不能光靠伸展构造来确定. 本文从岩浆生成和演化的基本原理出发, 厘定了与克拉通破坏有关的岩浆活动标志, 并结合该地区岩浆性质和盆地演化的特征, 对华北岩石圈破坏的时限进行了约束, 获得以下认识: (1) 华北岩石圈减薄作用可能始于晚石炭纪-晚三叠纪, 在晚侏罗纪-白垩纪达到高峰, 并一直持续到白垩纪末期-新生代早期, 因此华北岩石圈减薄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2) 克拉通边缘和内部的岩石圈薄弱带在华北克拉通破坏中的作用显著, 造成了克拉通破坏的时空不均匀性; (3) 导致华北岩石圈破坏的构造控制因素可能是多元的. 晚石炭纪古亚洲洋的南向俯冲以及后续的碰撞作用和晚三叠纪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作用对华北克拉通破坏起到了“唤醒”的作用. 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对华北岩石圈破坏的影响则是决定性的, 是导致这一地区现今盆地和主要构造线的走向, 岩浆作用性质的演变以及南北重力梯度带的形成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