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刘进平  庄南生  王英  唐燕琼  许云  黄小龙 《科技信息》2011,(9):I0009-I0009,I0034
本文结合生物类专业英语词汇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提出以下教学法:(1传授构词法,使学生迅速掌握大量的新词汇;(2)讲述词素和词源分析法,加深学生对专业词汇的记忆和掌握;(3)辨析易混淆的同义词,阐明语境和词汇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理解;(4)加强专业英语词汇发音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Hallock-Burnham尾流速度模型,建立了尾涡流场、滚转力矩及最大坡度计算模型。通过对非涡核区域尾涡遭遇的仿真,计算尾涡流场中不同位置的飞机最大坡度,按坡度大小进行尾涡流场区域危险等级划分,确定流场中不同危险等级的分布范围;研究分析了飞机飞行高度、重量、马赫数以及前后机间隔等因素的变化对飞机尾涡遭遇的具体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快速性,可用于尾涡流场非涡核区域危险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习专业英语,辅助生物类专业英语教学,本文提出以下三项内容:1、利用文献搜索引擎进行互联网文献检索;2、利用互联网资源如期刊数据库和国际著名科普杂志网站进行专业文献扩展阅读;3、利用英美著名高校网络开放课程和视频/音频资料进行专业英语听说训练。  相似文献   
4.
用正红花油(RFO)去壁,Giemsa染色法对黄果西番莲的染色体进行了G-显带研究和G-带带型分析。结果表明,全部9对染色体(2n=18)均显示出清晰的丰富的G-带带纹,但各条染色体的带纹数目随着有丝分裂时期的推进而逐渐减少,前期带纹数量多,早中期次之,中期最少或无带;各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之间带纹的位置、数目、大小、着色深浅和带间宽窄,彼此基本相似,可较准确配对,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带型特征则  相似文献   
5.
遗传学的兴趣教学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在遗传学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多与其他学科和经济相联系,多与人类自身和日常生活相联系,多与时事和历史相联系,并采用了现代化教学媒介、形象鲜活的语言以及精心设计提问等教法.  相似文献   
6.
本项目研究采用 AFLP 技术分离和扩增栽培甘蔗主要祖亲种特异限制性 DNA 片段,通过 Southern 杂交检测,弃除种问同源的 DNA 序列(片段),进而构建祖亲种特异 DNA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规避飞机尾涡对飞行安全和机场运行效率的不利影响,本文重点研究近地尾涡的强度消散与涡核运动规律。使用ANSYS中的DM模块建立A320飞机机翼模型,并基于雷诺平均法(RANS)采用RKE涡黏模型对雷诺应力项进行方程封闭,在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上采用多段拼接方法开展大尺度脱体尾涡数值模拟实验。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了地面效应对涡核的下沉趋势和水平运动、涡间距、涡量及涡核速度等的影响,然后在尾涡流场中增加接地竖板,研究在机场跑道端设置人工干扰板时的尾涡运动和消散规律。结果表明,地表附面层能分离出二次涡,其缠绕于主涡周围诱发主涡加速消散并改变尾涡速度场的分布;人工干扰板能有效削弱尾涡的湍流动能,诱导主涡分离出二次涡系,触发涡系产生Rayleigh-Ludwieg相交不稳定性,加快主涡的下沉与迸裂,显著提高尾涡强度消散率。  相似文献   
8.
关于三值维持阻塞触发器的补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南 《科学通报》1988,33(12):906-906
多值逻辑在电子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远不如二值逻辑那么普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合适的、而又不复杂的存储单元。文献[2]研究了具有三轨输出的三值主从触发器,解决了上述困难。文献[3]根据目前对三值维持阻塞触发器缺乏研究这一事实,设计了一种与文献[2]对应的三值维持阻塞D型触发器。但作为一个完整的触发器系列,还需要有一种计数型的维  相似文献   
9.
采用RAPD、AFLP、STS、ISSR,、SSR、FISH、ISPCR等分子标记技术以及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对甘蔗的遗传基础进行系统的研究。利用核型分析,明确了甘蔗染色体大小的绝对长度及主要甘蔗种质的染色体组成;利用RAPD、AFLP、ISSR、SSR等分子标记分别构建了甘蔗种质的指纹图谱,并获得了甘蔗种、属的特异DNA序列;利用FISH研究甘蔗基因组构成及其变化动态;利用ISPCR对血茅特异DNA序列进行染色体的物理定位;进行抗旱相关基因BADH基因的PCR检测,初步筛选出了一批具有较强抗旱生理和遗传基础的甘蔗祖亲种质和栽培品种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