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以高等植物菠菜为对照,对管藻目绿藻刺松藻和假根羽藻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的PAGE分离方法进行了优化。选择SDS,DOC,DMG和TritonX-1004种去污剂在不同的浓度、比例及增溶时间条件下,对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对电泳分离条件做了部分改进,提高了分辨率。  相似文献   
2.
周百成 《科学通报》1966,11(9):427-427
在测定海藻吸收光谱的过程中,曾观察到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藻体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色素组成。这提示在条斑紫菜藻体的各部位间光合作用性能可能也有差异。本文将进一步报导条斑紫菜在吸收光谱及光合作用光曲线等方面的差异性。肥沃海区的紫菜样品采自青岛团岛湾。其叶状体基部为蓝绿色,上部为红棕色。自基部至上部,自中心至边缘,逐渐由蓝绿色  相似文献   
3.
管藻目绿藻刺松藻(Codium fragile)PSⅡ捕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AGE法对管藻目绿藻刺松藻的色素蛋白复合物进行了分离,并研究了4种主要的捕光复合物LHCP1,LHCP2,LHCP3和LHCP3的色素和光谱特性等;通过对最大的捕光复合物LHCP1的再分离,进一步得到了与其他3种小分子量捕光复合物相对应的条带,证明LHCP2,LHCP3和LHCP3都是国的组成成分,并提出管藻目绿藻的4种主要的捕光复合物之间并不象高等植物那样是单体和寡聚体的关系,而是分别以不  相似文献   
4.
采用PAGE法对管藻目绿藻刺松藻的色素蛋白复合物进行了分离,并研究了4 种主要的捕光复合物LHCP1 ,LHCP2 ,LHCP3 和LHCP3′的色素和光谱特性等;通过对最大的捕光复合物LHCP1 的再分离,进一步得到了与其他3 种小分子量捕光复合物相对应的条带,证明LHCP2 ,LHCP3 和LHCP3′都是LHCP1 的组成成分,并提出管藻目绿藻的4 种主要的捕光复合物之间并不象高等植物那样是单体和寡聚体的关系,而是分别以不同方式解离形成的捕光复合物的不同部分  相似文献   
5.
一株裸甲藻类似种的形态和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裸甲藻(Gymnodinium)类似种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并PCR扩增了转录内间隔区(含5.8S rDNA)和核糖体大亚基D1-D2区, 对获得的序列进行Blastn同源分析, 探讨了该藻与裸甲藻及其他裸甲藻形态类似种, 包括凯伦藻(Karenia)、旋沟藻(Gyrodinium)、下沟藻(Karlodinium)和共生甲藻(Symbiodinium)的进化关系, 以对该藻进行初步鉴定. 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 该藻具有裸甲藻的一些典型形态特征, 如细胞左旋运动、具有上下壳和横沟等;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的2根运动鞭毛. 序列同源检索和进化(包括ITS和LSU树)分析均表明, 该藻与共生甲藻亲缘关系较近, 而与裸甲藻及其他相关甲藻的进化关系较远, 因此可初步鉴定该藻为一种共生甲藻. 该藻分离自赤潮水域, 提示共生甲藻引发赤潮暴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青岛海域漂浮和沉降浒苔的光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岛海域浒苔藻体中光合活性较强的青岛奥帆基地A赛区南侧海域水表漂浮藻体和团岛湾海域的泥表沉降藻体为研究对象, 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配合氧电极技术研究了它们的光合作用情况. 结果表明, 虽然漂浮藻体光合活性较强, 但潜在光合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值, 而泥表藻体的光合活性极弱, 表明目前该海域的漂浮浒苔藻体已受到了较严重的环境胁迫, 泥表藻体已经死亡或正处于死亡的边缘. 另一方面, 实验室培养的结果表明, 团岛湾海域中沉降至泥表的藻体即使重新获得光照也不能恢复其光合活性, 提示该海域的沉降浒苔藻体即使能够上升到水表也无法成为次生浒苔的种质来源.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初步认为, 载至2008年7月中旬, 青岛海域自然环境已不适于浒苔的生长, 该海域浒苔生物量可能正处于下降之中.  相似文献   
7.
钝顶螺旋藻C-藻蓝蛋白和异藻蓝蛋白能量传递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藻胆蛋白包括藻红蛋白、藻蓝蛋白、藻红蓝蛋白和异藻蓝蛋白4大类,它是由脱辅基蛋白和开链的四吡咯结构的色基通过硫醚键共价交联的,在可见光区域有强烈的吸收并有极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在蓝藻和红藻细胞的类囊体膜上,不同的藻胆蛋白分子组成高度有序的超分子结构——藻胆体,作为光合作用的捕光色素系统。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藻胆体主要是由C-藻蓝蛋白(C-phycocyanin CPC)和异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 APC)以及连结蛋白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8.
 藻胆蛋白是一类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广阔的天然色素蛋白,但分离纯化困难。粗提条件优化对最终获得的藻胆蛋白的得率和纯度影响较大。研究了硫酸铵饱和度、盐析次数、分级盐析对海洋红藻多管藻R-藻红蛋白(RPE)和R-藻蓝蛋白(RPC)提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管藻RPE和RPC的得率随硫酸铵饱和度的提高而增加,饱和度为60%时得率最高,分别为91.59%、97.98%。饱和度20%的硫酸铵仍能沉淀47.3%的RPE和24.8%的RPC。RPE的纯度随硫酸铵饱和度的提高而降低,但RPC纯度随硫酸铵饱和度的提高而增加,至饱和度为45%时纯度最高,之后随饱和度的提高而缓慢降低。饱和度<40%时,RPE/RPC得率比随硫酸铵饱和度提高而增加;饱和度>40%时,RPE/RPC得率比趋于稳定。硫酸铵盐析2次与盐析1次相比,RPE、RPC的得率降低,但纯度提高。二步法盐析比一步法盐析RPE、RPC的纯度分别提高122.42%、18.67%,但得率降低。因此硫酸铵盐析提取多管藻RPE、RPC时,以饱和度60%为宜,盐析2次,二步法盐析有利于藻胆蛋白纯度的提高,二步法盐析时初次使用的硫酸铵饱和度应<20%。藻胆蛋白盐析条件优化可为藻胆蛋白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