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镍电极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阵列椭球模型对镍金属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机理进行分析,讨论了镍电极特别是具有有序纳米结构的镍电极在0.6~4.0eV的入射光子能量范围的SERS行为,并着重分析了纳米粒子的形状对其SERS电磁增强因子的影响,计算表明,经过合适的表面粗糙后的镍电极能产生约10^2~10^4的增强因子,镍体系与典型的、具有强SERS活性的银金属相比,其SERS行为无明显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避雷针效应在电磁场增强机理的贡献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该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可较好地吻合,对制备和发展高SERS活性的过渡金属基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8-冠醚-6的3种构象及其碱金属络合物的正则模计算,考察了构象与振动光谱分布间的关系,并把计算结果与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和溶剂都对18-冠-6-分子振动光谱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电化学界面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激光拉曼光谱作为研究电级/溶液界面的结构和性能的重要方法,在分子水平不深入研究电化学界面结构、吸附和反应等基础问题并应用于电催化、腐蚀和电镀等领域。从方法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探讨检测灵敏度、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以及相关的联用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拉曼光谱研究电化学界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8-冠醚-6的3种构象及其碱金属络合物的正则模计算,考察了构象与振动光谱分布间的关系,并把计算结果与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和溶剂都对18-冠醚-6分子振动光谱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钯纳米粒子体系中的近场耦合与SERS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广义米氏散射理论(Generalized Mie)从理论上系统研究了球形钯纳米粒子二聚体的线性光学性质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计算表明, 粒子间的近场耦合效应对粒子对的吸收、散射和消光光谱影响显著, 其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峰的位置随粒子间隔的变小而显著红移. 在耦合效应和尺寸效应的共同作用下, 钯纳米粒子二聚体中“热点”位的最大SERS增强因子可达到107~108, 表面平均SERS增强因子可达105~106. 通过对远场和近场的对比研究, 发现消光谱与粒子间的近场增强谱的谱型大致相同, 但消光谱的极值峰位与SERS的最大增强峰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 这显示了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对远场和近场的不同影响, 我们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关结果对揭示远场与近场的关联性及探索过渡金属体系中表面增强散射的电磁场增强机理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