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尹钊  潘苏东 《聊城师院学报》1999,12(4):20-22,34
用力学的方法推导温气压公式,并解决玻尔兹曼分布不能处理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现行《原子物理学》教材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以量子力学理论为主线的《原子物理学》教学改革方案,并对《原子物理学》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理想气体任意可逆过程吸放热的三种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热力学中,对理想气体任意可逆过程的吸、放热缺乏有效的判断和计算方法,本文提出三种简便的计算和判断理想气体任意过程的吸、放热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三维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苏东  褚慧玲 《科学》2004,56(6):39-41
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化社会。每个人的命运和整个人类社会、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每个公民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权利。不能被排除于社会事务之外。而现代社会更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无论是公民的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这就要求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使个体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过上负责任的幸福生活。同时在涉及到人类社会和国家命运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采取合乎理性的行动。因此。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上。  相似文献   
5.
6.
对知识经济与物理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物理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8.
潘苏东  褚慧玲 《科学》2006,58(1):46-49
从普通科学(general science)课程发展起来的综合科学(integrated science)课程兴起于1960年代中期。所谓综合科学课程,就是课程所涉及的若干科学学科内容间具有实质性的关联.能够充分体现出自然科学和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并且注重科学的社会相关性和学习者个人适应性的课程。40年来,综合科学课程对中小学科学课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发展演变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传统综合科学课程时期(1960-1980年代)和现代综合科学课程时期(1980年代后期至今)。  相似文献   
9.
提出热力学第一定律法、第二定律熵函数法和热力学函数关系法 ,对理想气体可逆的 P=F(V)过程进行判断和计算 .  相似文献   
10.
用力学的方法推导等温气压公式,并解决玻尔兹曼分布不能处理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