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随着黄河专用计算机网络的蓬勃发展和黄河水文数据信息交换的日益频繁。大量的信息交换不但带来了网络的复杂性,还带来了管理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同时由于黄河计算机网络  相似文献   
2.
可视编程语言是近几年讨论的热门话题,它正在渗透各科学技术领域。本文介绍一种可视队列随机网络仿真语言,讨论了这种语言的结构及实施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金龟子绿僵菌感染马尾松毛虫3 ̄4龄幼虫在3天4天、6天后,体壁组织中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及血淋巴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对马尾松毛虫体壁组织蛋白质代谢产生很大影响,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具有定向相关性质的数据样本之间的关联分析方法,并依此分析了城镇居民人均各项支出与工资收入之间的关联程度,二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千年气候模拟与中国东部温度重建序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进行的1000年长时间积分气候模拟试验与中国东部区域温度重建资料作对比, 以验证ECHO-G模拟中国区域气候的能力, 并探讨近千年来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原因. 重建资料是中国东部地区(25°~40°N, 105°E 以东)1000年来分辨率为30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变化序列. 模拟试验以随时间变化的有效太阳辐射、CO2浓度和CH4浓度场为外强迫, 从1000年开始积分至1990年. 结果表明: 重建和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37, 置信度为97.5%. 模拟和重建结果均反映出了1000~1300年的中世纪暖期、1300~1850年的小冰期和1900年之后的升温期. 对于1300~1850年的小冰期和1900年之后的升温期, 模拟和重建的正负距平基本一致, 尤其是1670~1710年Maunder太阳黑子最小期时, 模拟和重建值都达到了温度低谷, 且无位相差异. 但对1000~1300年的中世纪暖期, 模拟与重建资料存在显著差异, 这与重建资料质量降低有关. 模拟的变幅(1.62 K)略小于重建值(2.0 K),但两者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模拟结果的诊断分析表明, 在1000年尺度上, 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是控制全球和区域温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而在最近百年尺度上, 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对快速增温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1736-200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长度、梅雨量和旱涝等级资料,分析了近300年以来梅雨与旱涝的关系.从逐年的对比结果看,有64%的年份梅雨期长短(或梅雨量多少)与旱涝变化一致,即梅雨期越长,梅雨量越大,气候易偏涝,反之易偏旱;另有36%的年份二者变化并不一致.但从年代际尺度看,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此外,功率谱和小波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旱涝等级均存在2-7 a,20 a及40 a左右的周期,这可能与E1-Nino-南方涛动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等发生的周期模态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利用1736—200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长度、梅雨量和旱涝等级资料,分析了近300年以来梅雨与旱涝的关系.从逐年的对比结果看,有64%的年份梅雨期长短(或梅雨量多少)与旱涝变化一致,即梅雨期越长,梅雨量越大,气候易偏涝,反之易偏旱;另有36%的年份二者变化并不一致.但从年代际尺度看,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此外,功率谱和小波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旱涝等级均存在27a,20a及40a左右的周期,这可能与E1-Niflo-南方涛动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等发生的周期模态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巴黎协定》签署后,国际组织和学者根据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预案,估算了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全球2℃温控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本文对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结果间的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金龟子绿僵菌感染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在3天、4天、6天后,体壁组织中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及血淋巴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对马尾松毛虫体壁组织蛋白质代谢产生很大影响,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过去300年中国部分省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通过对清代文献资料中田亩数据的分析,认为册载数据基本能够反映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别,但在总量上失之过低.为能更真实地反映耕地资源的变化实际,文中对其进行了相应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300余年以来我国内地18省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点.总体而言,过去300年间研究区的耕地资源数量呈抛物线式变化,清前期的增长趋势明显,但至清晚期逐渐稳定下来,民国时期略有下降,新中国建立初期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此后又开始持续减少.过去300年间耕地资源的变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东部地区的垦殖活动远较西部地区剧烈,但在清前期,西部地区,如四川、甘肃、云南、贵州等省份耕地资源数量的增长趋势更加迅猛.分析表明,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增长、政府政策调整、战争影响、自然原因和特定作物的引种与种植扩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