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比较了环戊二烯负离子的金属夹心化合物Cp2V和戊二烯负离子金属夹心化合物PD2V与Lewis碱一氧化碳CO络合时的电子结构差异,通过金属V与CO之间的σ键轨道和π键轨道的性质,说明了开环夹心化合物开口方向的成键特性。  相似文献   
2.
双亲金属卟啉跨膜转移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双亲原卟啉P1及其金属锌络合卟啉P1Zn亲水基团(对位取代的苯酚基)的去质子化,来增强这类分的亲水能力,用敏感于微环境变化的UV-Vis光谱,研究了CTAB胶束中卟啉所处微环境对体相PH值或体相盐浓度变化的依赖关系,随着体相PH值的增另,P1Zn和P1的Soret带红移,吸光度减小,半峰宽加大,是卟啉从CTAB胶束内核转移到胶束表面的结果;在P1Zn和P1的Soret带PH敏感区,增加体相的盐  相似文献   
3.
赵利军  张韫宏  王良玉  程华 《科学通报》2004,49(20):2130-2132
在自然界中,气溶胶溶液过饱和现象普遍存在.气溶胶微液滴体积极小且异相成核受到抑制,晶核生成非常困难,容易达到过饱和.过饱和溶液结构是晶体生长和大气环境科学领域面对的基本问题,其中接触离子对的形成与晶核的产生直接相关.对气溶胶过饱和溶液进行谱学研究,不仅可以为晶体生长提供接触离子对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4.
王枫  赵利军  张韫宏 《科学通报》2008,53(11):1257-1262
利用高速摄像系统与光学显微镜联用, 观测了沉积在石英基底上的过饱和NaClO4气溶胶结晶时形貌变化的动力学过程. 研究发现, 过饱和NaClO4气溶胶在相对湿度(RH)为10%时才生成亚稳态的无水NaClO4晶体. 生成亚稳态固相的过程按照先后顺序分为3个步骤: 生成主茎、产生分枝和深度失水过程. 其中晶体主茎保持均匀快速增长, 在120 ms内完成, 一级分枝生长速度受晶体析出和液滴与环境平衡作用的共同制约, 完成整个过程的时间是1200 ms. 伴随着一级分枝的增长, 二级分枝的生长也在缓慢进行. 相对于晶体主茎和分枝的生长, 深度失水过程更为复杂和漫长.  相似文献   
5.
王枫  寿晶晶  张韫宏 《科学通报》2008,53(13):1605-1607
利用疏水的聚四氟乙烯为基底, 在其表面得到球形的硫酸镁液滴. 利用微区拉曼技术, 实现了在硫酸镁液滴表面和球心两次聚焦, 由此获得了来自表面和内部组成不同的拉曼信号, 初步认定MgSO4液滴形成的胶态结构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膜状结构. 这种膜状结构覆盖在液滴表面, 阻碍液滴内部水分蒸发, 导致MgSO4液滴表面和内部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6.
用光谱法研究了荧光分子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P0与Triton X-100胶束间的相互作用,测定了P0在不同pH值的TX-100胶束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碱性滴定过程中,P0在胶束溶液中存在去质子化现象;分析P0在胶束中的增溶位置和微环境极性间的关系,发现卟啉随自身亲水性增强而经历了由胶束内层至胶束表面的转移过程;同时初步解释了卟啉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7.
8.
比较了环戊二烯(Cp)负离子的金属夹心化合物Cp_2V和戊二烯(PD)负离子金属夹心化合物PD_2V与Lewis碱一氧化碳CO络合时的电子结构差异,通过金属V与CO之间的σ键轨道和π键轨道的性质,说明了开环夹心化合物开口方向的成键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单链四苯酚基卟啉分子P1在不同溶剂中的聚集行为。方法 利用UV-Vis光谱法,根据P1的Soret带的位移及半峰宽,获得P1之间相互作用信息。结果与结论 由于P1分别受控于分子3个局部结构的性质即十六烷基链的疏水性,3个苯酚基上OH基的亲水性及卟啉环易于自聚集的性质,其在水分子环境中以及在氯仿溶液中表现出复杂的聚集状态,在环己烷中,脂链及卟啉环与环己烷分子之间有良好的相容性,使得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王枫  郑玉霞  张韫宏 《科学通报》2011,56(22):1794-1796
利用共聚焦拉曼技术结合高速显微摄像系统, 开展等摩尔硫酸铵/硝酸铵混合气溶胶液滴风化过程的时间-空间分辨研究, 获得其形貌变化动力学过程以及风化产物的非均相分布信息. 初步认定过饱和硫酸铵/硝酸铵混合液滴在相对湿度为50%时率先析出3NH4NO3·(NH4)2SO4 复盐结构, 过量的(NH4)2SO4 不均匀地沉积在该复盐表面, 形成一种包覆结构. 整个风化过程未形成2NH4NO3·(NH4)2SO4 复盐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