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继1987年发现泥鳅成熟卵卵膜孔涡旋状结构之后,我们又发现了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卵膜孔呈现特异的沟脊放射状结构。本文进一步确证了又一种真骨鱼精子入卵除化学因素外,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数学物理因素——机械动力作用,这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子引导系统。  相似文献   
2.
鲂鱼过卵孔中心部位的剖切面曲线,是以精孔管为轴,两侧由凸转凹,两端自然趋于平直,这种切面曲线与三次样条曲线拟合,具有极小曲率性质。从而,找到了又一种真骨鱼,其卵膜孔的形态结构为精子入卵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真骨鱼类卵膜孔精子引导系统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1987年发现泥鳅成熟卵卵膜孔涡旋状结构后,作者又发现大银鱼卵膜孔区域呈现沟脊放射状结构,通过对大银鱼,鲂鱼卵孔纵切面曲线的数学建模及其对这种给切面曲线成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泥鳅成熟卵受精孔涡旋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坤明 《科学通报》1991,36(15):1175-1175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等硬骨鱼类成熟卵的受精孔是位于动物极的卵膜中,对于精子为何能定向进入受精孔,从事鱼类受精细胞学的很多学者认为:在卵膜或卵子皮层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有吸引精子的作用——精子的趋化性。泥鳅精子入孔除化学因素外,是否还有其它原因?这就启示我们需对其受精孔的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桉属种间杂种生长和抗青枯病的联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培育速生、抗病的桉树杂种,通过苗期病原菌接种和大田试验,对以尾叶桉作母本、细叶桉等8个树种作父本的81个桉树种间杂种进行了生长和抗青枯病的联合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与不同父本树种间杂种的存活率介于44.4%(尾叶桉×柳桉)~74.3%(尾叶桉×赤桉);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生长性状在父本树种间差异不显著,父本树种内杂种间差异达0.05或0.01显著水平;抗病指数在父本树种间和父本树种内杂种间差异均达0.01显著水平;经选择,评选出13个速生、抗病的桉树种间杂种,平均材积为对照(母本尾叶桉的自由授粉家系)的101.58%~212.65%,平均抗病指数为对照的123.08%~184.60%.  相似文献   
6.
真骨鱼精子入卵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高倍扫描电镜下发现泥鳅、大银鱼等卵膜孔特异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卵膜孔形态结构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动力学分析研究,证明真骨鱼精子入卵除化学因素外,具有数学物理的动力作用,从而揭示了鱼类在受精早期所发生的生命现象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高倍扫描电镜下发现泥鳅,大银鱼等卵膜孔特异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卵膜孔形态结构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