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降低钝体绕流阻力的“再附-减阻”(RDR)构想,并在圆柱表面上安置矩形绊条对该构想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实验雷诺数范围内,该方法可使圆柱绕流阻力降低40%,阻力的降低与矩形绊条的高度及安装位置有关,与绊条的宽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TRIZ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系统阐述了TRIZ的发展、工程冲突解决表、发明问题的级别、物质-场(S-场)分析、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和技术系统的演化。并分析了国外近几十年来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TRIZ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700℃炉冷、870℃空冷和炉冷三种热处理条件下,制备了氧化铱pH微电极,并对比了微电极的线性范围及响应时间.结果表明:热处理条件对Ir氧化物膜的均匀性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其开路电位的稳定性及响应速度.700℃炉冷和870℃空冷制得的电极氧化膜表面粗糙,孔隙率不均匀并伴随有裂纹;而870℃炉冷条件下制得的电极具有表面氧化膜均匀、响应时间短以及线性好等优点.铱氧化物的形成机理是Ir丝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高温Li2CO3起到一种溶剂的作用.铱氧化物电极的H+响应是由于电极表面水合氧化铱与溶液中H+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为Ir4+与Ir3+之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矩形窄缝流道流动过冷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高速摄像可视化观察并结合基础传热数据采集 ,给出了模化工质在中压条件下 ,竖直矩形窄缝流道内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结果。讨论了影响矩形窄缝流道内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的各因素 ,在Bowering关系式的基础上 ,考虑质量流速和压力对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的影响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 ,得到了关于矩形窄缝流道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的修正关系式 ,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误差范围为± 30 %。  相似文献   
5.
同步技术是通信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步系统性能的降低,会直接导致通信系统性能的降低正因为如此,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要求同步系统应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极化阵列波束形成的稳健性,将广义线性组合(general linear combination, GLC)算法应用于极化阵列. 分析了GLC算法在较高输入信噪比条件下,阵列存在阵元扰动和期望信号(signal of interest, SOI)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 DOA)误差时,输出的信干噪比随快拍数增加而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结合转换函数的改进GLC算法. 所提算法根据采样协方差矩阵(sample covariance matrix, SCM)特征值相关参数的大小,对信噪比进行判断. 信噪比较高时,采用改进GLC算法计算对角加载量(diagonal loading level, DLL);信噪比较低时,采用原GLC算法计算DLL,从而使得所提算法在任意输入信噪比和快拍下的输出信干噪比均大于或等于原GLC算法. 通过主瓣干扰条件下的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应科技部国际合作局和四川省科技厅邀请,泰国农业部派遣由kasetart大学somasak Aplsitwanich副教授任团长的泰国科技代表团,于近期赴四川访问,并专程赴宜宾,访问了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考虑地震荷载特征及隧道特点,运用多点同时激振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采用结构面单元与实体单元组合模拟断层带的方法,研究了某穿越断层破碎带铁路隧道在未支护条件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了沿隧道横向、纵向和竖向激振地震动工况下与断层破碎带接触部位所产生的位移差、加速度放大倍率和屈服单元等。结果表明:结构面单元与实体单元组合合理模拟了断层破碎带的地震响应特性;地震运动引起断层破碎带接触部位产生明显的位移差,横向输入地震动时位移差值最大,达到51.8 mm,而沿纵向和竖向输入时,位移差值仅为横向输入的44.3%和23.1%;同一高程处断裂带的加速度放大倍率明显大于混合花岗岩;断裂带与混合花岗岩过渡段出现明显的剪切屈服区域,且横向、竖向输入地震动时尤其突出;断层破碎带对隧道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影响显著,穿越断裂带隧道的断裂带部位与过渡段为抗震设计控制性区域,应深入加强抗震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沅水流域窨子屋建筑不适老的问题突出,对窨子屋进行适老性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当地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环境,提高传统民居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推进窨子屋建筑现代适应性的延续发展。【方法】开展实地调查和问卷访谈,了解老年人居家适老性改造的需求,总结窨子屋户内空间的适老性共性问题,并从平面空间整合、现代构造技术、适老性部品应用等方面研究窨子屋适老性改造的策略。【结果】为解决窨子屋的平面功能缺失、适老性配套设施落后、住宅物理性能和采光环境欠佳等问题,结合无障碍使用参数和老年人现代适应性的居住需求,提出重新规划窨子屋户内空间、增设老年人适用部品及引入现代化建筑构造技术等改造方案,为传统民居注入新活力。【结论】本研究可补充、提升目前沅水流域窨子屋住宅适老性建设理论,为当地应对老年人口的增长做好适老性设计,也为其他传统建筑的适老性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基桩在高回填场地的应用不可或缺,考虑在其使用过程中高回填土的蠕变特性对基桩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并考虑时间效应,对填土厚度为10m,桩径为1m,嵌岩深度为3m的基桩进行桩顶荷载分别为0、0.5MPa、1Mpa、2Mpa、3Mpa和5Mpa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不同桩顶荷载作用下基桩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桩周填土沉降随时间呈现先加速增加后逐渐趋于平衡的趋势,不同桩顶荷载作用下桩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速率滞后于桩周填土的沉降变形速率;在桩周填土蠕变初期,桩身最大内力加速发展,而桩端阻力在此段时期的增长并没有出现加速增长;随着填土蠕变进入中后期,桩端阻力加速发展,桩侧摩阻力向桩端阻力转移;待桩周填土蠕变稳定后,桩身最大轴力与桩顶荷载呈现正相关,但是桩身轴力附加值随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减小;增加桩顶荷载桩,桩端阻力及其附加值也随之增大。该研究可为高填土场地桩基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