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黑土农田养分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黑龙江省黑土农田的广泛采样、化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黑土农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9.44g/kg,全氮含量为2.22g/kg,速效磷26.66 mg/kg,速效钾160.12 mg/kg。1979~2002年期间黑土农田土壤有机质下降了3.76 g/kg,平均每年下降0.16 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幅度上升,已是1979年的2倍以上,23年里土壤速效磷上升了14.66 mg/kg,平均每年上升0.64 mg/kg。认为土壤速效磷是过去的20多年里人为生产活动改变最大的肥力因子。除土壤速效磷之外,其他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尤其是土壤碱解氮与地理纬度高程度相关。图7,表4,参3。  相似文献   
2.
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测得的黑土微生物量碳结果,分析了黑土微生物量碳与土壤结构、土壤肥力以及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为改良农田黑土,提高农田黑土土壤肥力提供依据,为黑土区农业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表2,参5。  相似文献   
3.
农田黑土玉米生长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SSAT模型中的CEHES—Maize模型,对东北黑土区5种基础肥力的农田黑土,通过空间移位置于相同气候条件下的玉米生产力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DSSAT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东北5种基础肥力的黑土农田玉米全生育期的生长过程,在不施肥和施化肥两种条件下决定系数R^2均接近1;对不同年份不同处理玉米产量模拟分析得出,在不施肥条件下均方根误差RMSE为159.03,施化肥条件下均方根误差RMSE为160.1;对不同处理最大叶面积指数模拟分析得到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异不超过4%的结论。表明该模型在进行遗传属性参数校正后能够指导实际玉米生产。图2,表3,参15。  相似文献   
4.
论农田黑土肥力评价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黑土区土壤肥力的重要性,分析了黑土肥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以及评价方法的选取,建立科学的肥力评价方法和体系,对改变和恢复黑土的肥力状况,实现黑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黑土地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表1,参15。  相似文献   
5.
典型农田黑土剖面理化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黑土,在整个黑土区,从北向南,选取有代表性的剖面采样,对其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黑土的理化性状差异显著。阐明农田黑土在整个区域的空间差异。表2,参7。  相似文献   
6.
海伦市农田黑土机械组成与土壤全量养分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以海伦农田黑土为对象,研究海伦土壤颗粒机械组成、全量养分含量,探讨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全量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伦市农田黑土机械组成粉粒(0.02mm~0.002mm)占25.85%,黏粒(《0.002mm)占34.46%.粉粒与土壤全氮、全磷、全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钾不相关;黏粒与全氮、全碳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全磷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黑土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长期历史数据的积累并结合空间数据,组建黑龙江省土壤养分GIS系统。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常规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时黑龙江省黑土区土壤有机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自第2次土壤普查以来,黑龙江省黑土区25个市县土壤有机质分别下降了1.43%~4.12%,平均每年下降0.06%~1.48%。以GIS为工作平台利用地统计学等先进方法分析区城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时精准施肥、保护生态环境和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图3,表1,参9。  相似文献   
8.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脲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空间移位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脲酶活性及土壤铵态氮含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在玉米生育期的变化是:灌浆期>大喇叭口期>收获期;在5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土壤脲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北安>嫩江>海伦>德惠>梨树。  相似文献   
9.
东北北部农田黑土障碍因子调控措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土耕垦后,肥力性状发生很大变化,大多数则表现为自然肥力逐渐下降的趋势,并派生出降低土壤生产力水平的障碍因子。根据农田黑土调控措施试验结果分析,深松耕法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7%,组合施肥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5%;深松耕法提高化肥利用效率5.7%,组合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9.8%,深松 组合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11.2%。  相似文献   
10.
松嫩平原黑土区农业水分供需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松嫩平原黑土区属“雨养农业”区,水分的供需状况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和土壤水的供给,地下水主要供给井灌水稻。根据分析,松嫩平原黑土区大气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一般年份可以满足作物对水分的低水平需求,土壤水分起到调节作用,地下水资源基本能够满足现有水田面积的供给。图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