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1.
以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和有效专利拥有量作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从专利类型、发明人、专利IPc分类和有效专利维持年限等方面,分析了华南师范大学技术创新能力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照片的伪画像生成及识别是人脸识别领域的一个新研究方向,在刑侦方面有着重要用途。但目前的方法都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以生成伪画像,对此提出将双边滤波器用于提取人脸的纹理及形状特征,并利用颜色恒常性对重要特征区域进行增强,基于香港大中文学人脸画像(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kong face sketch, CUFS)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生成的伪画像能有效提高画像的识别性能,是一种可行的伪画像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膜色谱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义平  贺浪冲 《科学通报》2007,52(4):410-415
用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 以硅胶为载体制备ECV304细胞膜固定相, 建立了血管内皮细胞膜色谱模型, 并对固定相的表面特性和色谱特征进行考察. 应用血管内皮细胞膜色谱模型筛选药用植物红毛七中的活性成分, 通过色谱置换实验比较活性成分的竞争性作用, 并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实验进行初步药理学验证. 结果显示, ECV304细胞膜色谱模型在体外模拟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在色谱条件下塔斯品碱有类似模型分子的保留行为, 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VEGFR2, 并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 表明血管内皮细胞膜色谱模型可以作为研究寻找特定活性分子的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4.
胰岛β-细胞膜色谱模型建立及其生物亲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广德  贺浪冲  边晓丽  赵良 《科学通报》2005,50(16):1709-1713
建立胰岛β-细胞膜色谱模型, 以硅胶为载体, 将兔胰腺b-细胞膜固定在其表面制备成胰岛β-细胞膜固定相. 用lowry法测定膜蛋白含量, 用电子显微镜和表面能谱分析技术, 对固定相表面特性进行分析, 并测定其K+, Na+-ATP酶活性. 胰岛β-细胞膜色谱柱(10 mm × 2 mm, I.D.)在(37 ± 0.5)℃条件下, 以25 mmo1·L-1硫酸铵缓冲液(pH 7.4)为流动相, 流速为0.2 mL·min-1, 在不同检测波长分析了4种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格列喹酮、格列本脲、格列吡嗪和格列奇特的保留特性, 用药物容量因子的对数值(logk′)表示其亲合作用强度. 并与药物对小鼠正常血糖的活性强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日益广泛的被世人接受.指纹图谱技术从试验方法学、指纹分析及标准图谱的制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药材的真伪鉴别、品质检验以及中药产品的质量控制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4].  相似文献   
6.
固定在硅胶表面细胞膜的酶活性及其色谱特性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提出一种新的细胞膜制剂———硅胶载体细胞膜 (carriercellmembrane,CCM) ,即以硅胶为载体 ,用吸附法将活性细胞膜固定在其表面 .用电子显微镜和表面能谱技术 ,对硅胶CCM的表面特性进行了分析 .以K+,Na+ 三磷酸腺苷 (K+,Na+ ATP)酶作为活性指标 ,比较了硅胶CCM与悬液细胞膜和沉淀状细胞膜的酶活性随温度、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稳定性 .结果表明 ,硅胶CCM与其他两种赋存状态的细胞膜一样 ,具有可比较的酶活性特征 .建立了以硅胶CCM为固定相的色谱系统 ,并用于研究钙拮抗剂与兔红细胞膜和心肌细胞膜特异性相互作用 ,以及二氢吡啶类异构体药物与兔小脑细胞膜立体相互作用 .表明用硅胶CCM色谱法所得色谱参数可以反映药物与膜受体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和立体选择性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