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考虑由一个电信运营商和一个电信代理商组成的电信代理渠道中,电信运营商处于主导地位,电信业务的市场需求量主要取决于销售价格和电信代理商服务水平,应用动态博弈论理论分别建立电信代理渠道集中决策模型、业务分成契约模型和基于业务分成与努力成本共担的组合式契约模型,最终模型证明了传统的业务分成契约并不能实现渠道的协调,给出了实现渠道协调时的业务分成比率与努力成本分担比率,并提出了实现电信代理渠道帕累托改进的转移支付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协调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考虑由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租赁商和政府组成的三方系统,在市场需求率为随机且依赖租赁价格下研究了租赁商的车队配置和租赁价格的最优决策以及系统协调问题。为此,分别建立了分散决策模型、集中决策模型和基于成本共担、收益共享和两部收费的联合契约协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决策下无法实现系统协调,通过引入这种联合契约,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不仅能够实现系统协调且可以使各成员收益达到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金融企业的信贷服务水平影响零售商的信贷消费需求情形下,研究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决策、金融企业的最优服务水平决策和系统协调问题。为此,分别建立了集中决策模型、分散决策模型及成本共担契约协调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和推导得出:分散决策时的最优订货决策、最优服务水平及最优系统利润均比集中决策时的要低;当零售商分担一定比例的金融企业信贷服务成本,并且金融企业分担一定比例的零售商单位实际产品成本时,成本共担契约能够实现系统的协调。最后,进一步通过数值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成本共担契约可实现系统的协调,并使零售商和金融企业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4.
考虑由一个绿色产品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绿色供应链,在政府碳排放配额与可交易的情形下,针对市场需求不确定且受产品绿色度影响的情况下,建立考虑产品绿色度的供应链博弈模型。探讨集中决策、批发价格契约、收益共享与成本共担契约下的最优订购量和产品绿色度,并对三种情形下最优决策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在批发价格契约下无法实现系统协调,通过引入收益共享与成本共担契约,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该模型既可以实现系统协调又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收益共享系数对绿色产品生产商和零售商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考虑允许缺货拖后及存在短缺效应,零售商在销售季节前和销售季节末向供应商进行两次订货,首先建立集中决策模型,并分别给出存在缺货拖后及弱短缺效应、中等以上短缺效应这两种情形下的系统最优订货策略;其次,基于主从博弈理论,建立批发价格契约模型,提出存在缺货拖后及弱短缺效应、中等短缺效应、强短缺效应这三种情形下的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1种和第3种情况下,批发价格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协调,并且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对系统利润的任意分配;第2种情况下,批发价格契约不能协调供应链,引入收益共享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协调并任意分配系统的利润。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信业务代理渠道中,传统的基于业务分成佣金和基于奖励佣金的两种激励合同所存在的激励不足、代理商对于提高服务水平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成本共担契约的电信业务代理商激励机制。应用动态博弈论理论,分别建立了基于业务分成和奖励佣金的传统激励模型及基于服务成本共担契约的激励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服务成本共担契约模型的契约参数在给定取值范围内时的系统利润和服务水平相比传统激励模型存在较显著提高。本文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服务成本共担契约模型对电信业务代理商激励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个由制造商、零售商和租赁商三者组成的且面临外部C2C转售平台入侵的租售混合渠道供应链,考虑消费者对购买和租赁产品的价值感知存在差异,研究消费者价值感知差异系数对C2C转售平台入侵和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价值感知差异系数(下称“感知差异系数”)较大时,C2C转售平台不会入侵;当感知差异系数为中等或较小且入侵固定成本和单位生产成本均较小时,C2C转售平台则会入侵,该入侵使得零售商和租赁商均减少订购数量,从而对零售商、租赁商和制造商均产生不利影响;但当感知差异系数中等偏大时,入侵能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