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六参数的解析势能函数讨论双原子分子,运用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对ZnS分子的离解极限进行了合理的推导,并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的方法,在B3PW91/SVP,B3LYP/CEP-4G和QCISD/6-311++G(d,p)的理论水平下,对ZnS的基态分子势能曲线进行扫描,根据得出的扫描点作出它们的势能函数曲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出各势能曲线的各个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阶力常数和光谱数据。最后对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它们对ZnS分子的势能函数计算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采用平面波赝势方法,对单晶CaH2在0~500?GPa的静水压下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单晶CaH2在0~500?GPa的静水压范围内没有好的透明性,且吸收波段随压强的增加出现了蓝移的现象。计算的晶格常数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重组鲑鱼降钙素融合蛋白工程菌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肠杆菌表达重组鲑鱼降钙素融合蛋白(GST-sCT-Gly)工程菌的发酵工艺,采用瑞士比欧生物工程公司40 L发酵罐发酵,对影响工程菌生长和目的蛋白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以40 L发酵罐发酵工程菌,菌体收获量可达到57 g/L,目的蛋白表达量占总蛋白的23.5%;结果表明,研究确定的发酵工艺可以提高工程菌收获量及目的蛋白的表达量,且稳定可靠,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基于诺西肽分批发酵的过程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诺西肽是一种含硫多肽类抗生素,该抗生素能明显促进动物生长,而且在动物体内无残留,是一种优良的非吸收型饲料添加剂。以分批发酵工艺过程为对象,研究了基质浓度、押制物及菌体自身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建立了诺西肽的菌体生长模型、基质消耗模型、产物生成模型,以及溶解氧与操作变量(搅拌转速和通气量)的关联模型.在所建模型基础上,对诺西肽的分批发酵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支持向量机的诺西肽发酵中菌体浓度软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多支持向量机建模进行发酵过程的参数识别方法。这种建模可以称为“多模型”方法。发酵过程存在着像菌体浓度等不可在线测量的生物量,只能采用离线采样分析方法,由于所得数据是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获得的,导致检测结果经常出现较大的滞后,不能及时指导生产。而软测量技术的发展为该问题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提出的多支持向量机建模方法,利用可在线测量信息,建立了菌体浓度的预估模型,并且把它应用到诺西肽发酵过程中,估计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表明了该软测量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温度对诺西肽分批发酵过程的影响.温度对菌体生长率的影响用Arrennius方程表示,对产物生成的影响由实验值拟合得到,对溶解氧的影响通过建立与培养基成分关联的溶解氧模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诺西肽原有的恒温恒压分批发酵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通过100 L发酵罐对改进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很好地符合实验结果.在改进模型基础上进行仿真研究,结果发现:26~32℃范围内,在指数生长期,菌体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不同温度下的最终菌体浓度基本不变;在静止期,菌体平均浓度不因温度不同而发生较大变化;产物28℃时生成最多,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首先通过坐标变换,将N模谐振子耦合的哈密顿量表示为新基底下的标准二次型,消除了耦合项.经过计算发现,新基底之间满足准正则对易关系.然后引入准粒子的产生和湮没算符,将哈密顿量化简为N模独立谐振子情形,进而求出其相应的本征值和波函数.  相似文献   
8.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采用平面波赝势方法,对单晶CaH2在0~500GPa的静水压下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单晶CaH2在0~500GPa的静水压范围内没有好的透明性,且吸收波段随压强的增加出现了蓝移的现象。计算的晶格常数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校对生物制药实验课进行的改革,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向综合性实验发展,将有关实验内容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生物制药的研究和生产的全过程;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开放实验室等措施强化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