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博物馆志愿者结构单一、流动量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凝聚力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发展。结合从事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实践,提出逐步建立志愿者工作的管理机制,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举办志愿者大赛,加强志愿服务宣传,结合志愿者自身优势进行专业定位,使博物馆志愿者服务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朱英浩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467-470
以Visual C++for Windows为编程工具,设计和开发"网上三维虚拟史馆模拟系统",系统可以在没有实际存在的史馆条件下自动生成包含框架网页、VRML/X3D格式三维场景以及JavaScript程序的网上三维虚拟史馆,已经在某个建设单位得到初步验证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抓住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契机,拓展旅游业的发展,实现文博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合作共赢,共同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转变观念、引入休闲、树立品牌等途径,两者的互动势必使文博事业与旅游产业都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5.
陈怀斌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8):206-207
介绍了山西省民俗艺术博物馆的消防设计,阐述了文物建筑消防设计的特殊性,并总结了文物建筑消防设计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虚拟博物馆技术研究的广泛应用,基于Web3D技术虚拟博物馆保护文化遗产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云南省布朗族支系莽人Web3D虚拟博物馆项目为例,对Web3D虚拟博物馆在人口较少民族语言文化抢修保护中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为官方推动的民众教育机构,抗战前的民众教育馆致力于推动基层社会的现代化改造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国民党政府重构基层社会秩序的一个侧影。2012年出版的《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1928-1937)---以江苏为中心》一书,详细考察了江苏民众教育馆深入基层社会的成绩和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对国民党政府与民众关系的既有负面认知。此外,该书“避虚就实”与“前后左右治史”的治史风格也颇具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虚拟展示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拥有很多面向公众的文化博物馆,但人们却很少再次光顾这类博物馆,如何开发博物馆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随着互联网三维技术的发展,在博物馆领域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人们迫切希望从虚拟博物馆中获取更多的三维信息.通过对位于中国宁波市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实际调研,提出一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资源的方法,采用3DS MAX绘制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三维场景,并在微机上采用VRML语言实现了一个三维漫游系统,初步的结果表明,虚拟现实技术可望为文化展示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 Services的虚拟文物博物馆架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布于各处的数字博物馆异构特性使它们之间难以互通互联,这使数字博物馆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Web Services将集成技术延伸到了Web上,是目前集成异构平台的理想实现技术。基于本体(Ontology)的数据表示模型为更好的进行语义检索提供了基础。探讨和设计将以上技术用于构建网上虚拟文物博物馆,给出采用这种架构设计的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与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10.
传播什么是科学传播的首要问题。结合两阶科学传播理论,对中美六家有影响的科技类博物馆网站进行内容调查,量化分析其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科学研究过程、科学工作心得、科学研究之社会意义五种类型内容。统计结果显示,中美科技类博物馆网站在内容的丰富程度和科学传播内容类型上差异较大。美国科技类博物馆网站在实践上较好地达到了两阶科学传播观念层面的传播,对我国科学传播内容构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