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81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上组合地层重要储集岩类型,其形成时间和成因对于该类型储层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苏里格东区丰富的取芯资料,根据岩芯、薄片等观察手段,结合常规物性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含“膏模”孔型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膏模”孔主要发育于泥粉晶白云岩中,位于向上变浅序列中部,常可见未充填—半充填型与全充填型两类。储层特征方面,该类储集岩主要发育“膏模”孔充填残余孔、渗流粉砂间微孔和基岩晶间溶蚀微孔3类储集空间,物性测试显示储集性能优越,平均孔隙度可达5.34%,平均渗透率为1.02 mD。纵向沉积序列显示“膏模”孔发育受沉积旋回控制,旋回中部“膏模”孔内存在溶蚀,内为云质渗流粉砂充填,旋回顶部具有暴露特征,且可见下一次海侵泥质灌入岩溶系统内,各类特征均指示“膏模”孔形成与准同生期岩溶相关,即“膏模”孔形成于准同生期,而非传统认识的表生阶段。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露头、岩芯、岩屑等原始样品,通过薄片观察、物性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同位素分析等实验方法,结合测井资料、地震剖面解释等进行研究,从碳酸盐岩源岩气地球化学评价参数和指标厘定入手,以南川区带高产稳产气藏为实例,深入解剖四川盆地茅口组一段碳酸盐岩源岩的岩矿、物性、电性、含气性及生烃潜力,探讨了表生沉积环境、早期成岩作用等因素对碳酸盐岩源岩气储层的影响,尤其是富镁黏土矿物黑滑石在碳酸盐岩中有机质富集、碳酸盐岩气成生和聚集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明确气藏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落实“甜点段”的特征和分布,指明了该领域勘探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Perdido带上Wilcox组油藏富集控制因素,以上Wilcox组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效供烃范围、油输导方式、圈闭形成与生排烃期匹配关系及保存条件对比分析,探讨了Perdido带上Wilcox组油藏富集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供烃区规模对油藏规模控制作用明显;上Wilcox组油藏存在顺源式、向源式和背源式3种垂向运移方式,其中,顺源式和向源式运移有利于油藏富集;圈闭形成与生排烃期匹配较好的油藏,供烃充足,油藏规模大;保存是油藏富集的必要条件,遭受严重破坏的油藏规模小;建立了Perdido带上Wilcox组3种油藏成藏模式,其中,“双侧供烃-顺源输导”和“单侧供烃-向源输导”有利于油藏富集,是该区寻找规模性油藏的有利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陆相盐湖盆地油气形成和运聚特征,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岩芯分析的古生物、地球化学测试数据等,恢复盐湖古环境,分析盐湖沉积特征,厘定烃源岩发育及其演化特征,探讨油气排烃及运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盐湖干湿交替周期变化的古气候,造成了湖盆咸淡交替,形成了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有规律地韵律沉积,沉积岩性为成分复杂的混积岩;盐湖优质烃源岩发育在咸淡转化期,盐湖烃源岩演化相对滞后,发育未熟低熟油演化阶段;特殊的盐湖沉积特征导致了烃源岩排烃效率低,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烃源岩油藏;油气主要沿侧向运移,常规砂岩油藏具有顺层、近源、砂控、源控的特点。陆相盐湖盆地的沉积、油气形成与运聚特征与海相或淡水湖盆具有明显差异性,在勘探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花港组盖层具有砂泥岩交互式发育特征,而与泥岩伴生的砂岩类盖层的油气封闭作用研究较少。采用岩芯、镜下观察及压汞等分析方法,对砂泥岩交互式盖层中的砂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盖层中的砂岩可作为有效盖层,砂岩类盖层早期受沉积环境控制,含有较多的泥质而导致早期压实作用较强,加之晚期的黏土矿物转换及胶结物的发育,具备形成良好盖层的条件。在不同地区进行砂岩盖层有效性研究时应以沉积环境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砂岩进行成岩作用研究,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砂岩样品进行实验分析以明确砂岩盖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北羌塘拗陷的上三叠统巴贡组碎屑岩是羌塘盆地的储层重点层系,分析沉积、成岩作用对巴贡组碎屑岩储层物性的影响机制,可以为下步勘探工作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表明,巴贡组砂岩总体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溶蚀孔隙是主要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表现为分选差、喉道细和连通差。沉积因素是控制优质储层的主要因素,形成于分流河道微相的砂层在形成时的水动力强、搬运远,其厚度更大、原生孔隙更为发育,由于抗压实能力强、保留有更多粒间孔隙,因此,后期酸性溶蚀更为发育。绿泥石衬里抑制了粒间硅质胶结物的形成,裂缝发育改善了储层物性,煤系特有的酸性介质环境亦促进了次生孔隙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The large reef complexes of the Upper Permian Changxing Formation, with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are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Yu-anba area of th...  相似文献   
8.
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坳陷在须家河组沉积期为典型的周缘前陆盆地,受幕式造山运动的控制,其构造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的特征,即强烈造山期体系域和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发育,也会分配层序内部的沉积物充填。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录井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内构造层序类型及主控因素,阐明不同构造层序内部的沉积充填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前陆盆地期(须二段—须五段)可以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为强烈造山期体系域,须三段和须五段为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是控制研究区构造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强烈造山期体系域以粗粒沉积为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构造宁静期体系域以细粒沉积为主,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
乐山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西南缘,该区灯影组二-三段发育了一套白云岩沉积岩层。在野外实测剖面、显微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先锋剖面岩石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该区灯影组二-三段分为四个岩性段:灯二段下部以藻白云岩为主,部分层位发育泥微晶-粉细晶白云岩;灯二段上部以泥微晶-粉细晶白云岩为主,偶见藻白云岩;灯三段下部为藻白云岩,偶见泥微晶-粉细晶白云岩;灯三段上部以泥微晶-粉细晶白云岩为主,部分层位发育藻白云岩。根据室内微相分析的结果,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和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可识别出云坪和藻云坪两种沉积微相。两种沉积微相在时空上的有序组合,构成了研究区灯影组二-三段碳酸盐岩局限台地内的潮坪亚相。根据沉积相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建立了该区的沉积相模式,相对海平面的海退-海侵-海退-海侵沉积旋回很好的控制了沉积相模式的演化,为该区的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0.
探讨富有机质页岩有机质孔发育的差异性,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在1 500倍和25 000倍电镜下,对四川盆地南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笔石页岩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页岩中笔石、干酪根、固体沥青等有机显微组分丰富,有机质孔总体发育;但不同有机显微组分、同一有机显微组分的有机质孔发育均存在差异,个体较大的固体沥青有机质孔最为发育,干酪根有机质孔较为发育,笔石碎片有机质孔不发育。有机质孔是随着有机碳向烃类和碳质残渣转化而形成的,笔石富碳贫氢的特征导致其有机质孔不发育;不同母质来源的干酪根生烃潜力存在差异决定了其有机质孔发育存在差异;固体沥青有机质孔是在原油裂解过程中形成的,其发育程度可能主要与原油赋存的粒间孔隙空间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