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拉伸抗凝血性聚氨酯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减少扩链剂的用量在聚合物内部形成支链及环形结构,从而合成出具有较高强度的聚氨酯,断裂伸长率达1914%,抗张强度达4303N/cm^2.血小板粘附实验表明,通过在硬段处引入适当长度的烷基侧链,可对硬段提供屏蔽作用,材料在疲劳过程中不易使微相分离结构受到破坏,从而使抗凝血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裂缝性油藏流入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列宾逊函数的基础上,将变形介质渗流理论应用于裂缝性油藏流人动态研究,利用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得到油藏压力与变形系数的函数关系式。这样使原有的裂缝性油藏流人动态的数学模型得到改进,也完善了裂缝性油藏流人动态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改进模型的计算误差一般在3%以内,大大提高了裂缝性油藏油井流人动态预测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是一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的创新技术,但是由于其选井条件苛刻、系统设计复杂、应用成本高等原因,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介绍了电潜泵井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建立了电潜泵井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为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还提出了利用地面测试数据分析井下工况的地面监测模型,为系统的调控提供了手段,同时也降低了该项技术的应用成本.  相似文献   
4.
以最大化码率为目标设计的无率编码通常能够实现逼近容量的性能,但是这种编码在译码时需要进行非常多次(理论上是无穷多次)的迭代才能达到预期的误比特率性能。基于外部信息转移图的渐近收敛分析,提出一种在有限译码迭代次数约束下的非系统累积无率码编码度分布的优化设计方法,给出此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该优化问题可得到满足要求的编码度分布函数。仿真结果表明,与以最大化码率为目标设计的编码相比,在有限的译码迭代次数下,所提出的方法设计的编码能获得更好的纠错性能,且译码迭代次数越小,性能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结合建筑节能谈谈地下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胜男 《科技信息》2011,(1):I0318-I0319
通过地下建筑的热工环境的分析,结合建筑的能耗特点,发现地下建筑的节能策略正是创造地下建筑人性化空间环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铁碳内电解耦合蕹菜技术体系,用于原位净化河道黑臭污水,采用单因素模拟实验,探究耦合体系植株密度、铁碳填料用量和陶粒用量对黑臭污水脱氮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植株密度为80株/m2、铁碳填料用量为18 g/L和陶粒用量为52 g/L的适宜组合下,处理22 d后,TN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74.1%和99.6%,其质量浓度分别稳定在(13.65±1.24) mg/L和(0.18±0.04) mg/L.水体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有了显著提高,主要优势细菌门是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主要优势细菌属为Pseudomonas、Escherichia-Shigella和Diaphorobacter,微生物群落演化更适宜脱氮.耦合体系通过协同作用净化水质,其作用过程包括:铁碳内电解产生质子[H]和Fe2+提供电子促进自养反硝化、蕹菜根际泌氧促进微生物硝化、陶粒生物膜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硝化反硝化作用、陶粒吸附氮.该研究为采用铁碳内电解耦合挺水植物净化河道黑臭污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海蛾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分离纯化方法,采用新型半制备色谱条件收集组分,获得A1,A2,A3,A4,A5,A6等6个单组分,采用MTT法测定各组分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A5、A6组分对He 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发现,组分A5、A6对He 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可通过诱导He La凋亡途径实现.对样品进行核磁共振以及质谱分析,初步推测A5为芳香族有机化合物,A6为甾体类或萜类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北美页岩气革命取得的巨大成功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引起了工业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甜点预测是提高页岩气钻井成功率、保障压后产能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传统方法预测页岩气甜点区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以加拿大商业开发成功的页岩气产区Fox Creek地区为例,对控制该区页岩气甜点的地质及工程因素进行详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残差的神经网络方法来分析页岩气甜点主控因素,并建立甜点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页岩气甜点区的主控因素为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埋深、地层压力、脆性指数和压裂施工参数(水平段长度、压裂段数、支撑剂注入质量和压裂液注入体积)。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算法在测试及训练的产气量数据预测方面吻合度分别达到0.94和0.85,展现出很好的预测效果。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表明,西部和南部Duvernay边界处发育页岩甜点区,向东北部逐渐变差。该页岩气甜点预测模型为该地区页岩气的后续高效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仿造翻译方法是新术语和新概念在语际转换中常用的翻译方法,但是,由于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对这一转换方法的研究并不多。从语义、形态、句法和指称层面分析仿造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局限性和可译性,探索仿造方法在翻译新术语和新概念中的具体应用,能够相对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仿造翻译方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加具体和实用的仿造翻译方法,指出相关注意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新术语和新概念的仿造翻译实践,以填补目标语的语义和文化空缺,丰富目标语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以单丁基三氯化锡为Sn源,氟化铵为F源,甲醇为溶剂,采用超声雾化-气溶胶辅助气相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均匀的FTO(SnO_2:F)透明导电薄膜。运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霍尔效应测试仪等方法研究了镀膜时间对FTO薄膜微观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薄膜物相为(200)晶面择优生长的金红石相Sn O2;随镀膜时间增加,薄膜表面颗粒粗化,厚度近似呈线性增加;镀膜时间每延长2 min,可见光区主波长(550 nm)透过率下降约10%,中远红外光区平均反射率先增大后减小,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在本文实验条件下,薄膜厚度可从约250 nm增加至约2 200 nm,电阻率在2.89×10-4~6.69×10-4Ω·cm之间,依据中远红外反射光谱计算半球辐射率在0.21~0.40之间,为进一步的性能优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