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学新课程在西南地区适应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数学新课程改革与实验顺利展开的关键在于全国统一性与地方多样性的有机协调和互动融合.为此,通过对西南新课改实验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师范生的调查,初步解析了制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多样性和统一性有机协调的相关因素,诊断出数学新课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水平,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研讨会于2002年8月16日至20日在中国重庆召开。来自10个国家的代表分析了本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这10个国家是美国、法国、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根据代表们的发言,笔者在国际比较视野下对数学课程改革作了概述.讨论主题是:(1)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国家数学课程;(2)考试文化的影响;(3)减轻学习负担;(4)“数学战争”;(5)减小东西方学生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差距;(6)东西方交流的新动力;(7)学习技术的使用;(8)新世纪综合几何与演绎几何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按照科学认识的一般发展顺序和哲学范畴构成的逻辑顺序构建了数学教育学的范畴存在层面范畴、认识层面范畴、实践层面范畴和价值层面范畴;并认为数学化、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知识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形式与实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数学地思考与数学建模等为数学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4.
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师院校多年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基础上,界定了其目标与性质;构建了基于数学建模方法的模块化、程式化、渐次递进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讲授、探究、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数学系中学数学教改实验组,深入中学,坚持数年,开展中学数学教改实验的教育科研,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反响。1987年元月通过该课题的市级鉴定,专家学者认为:1.该课题指导思想正确,对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2.该课题理论依据充分,研究方法科学,实验布局合理。3.实验效果显著,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该研究成果已体现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实验教材》之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中学数学教改实验研究虽已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数学学习观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新课程试验中的567名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性质、数学学习的态度以及数学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认识特征性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态度较为积极,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且男生较女生好;②初中生对数学知识性质的认识均倾向于易谬主义数学观,但整体上还较朴素、模糊且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性别差异;③初中生倾向于以建构和主动参与方式学习数学,但还不十分明确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代数思维学习是国际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代数思维发展源于代数思维的工具掌握与其载体的内容训练,在于多元表征学习.代数思维的多元表征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理解代数知识和解决问题,由此建构"基于多元表征发展代数思维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相关资料,发现中学数学“双基”教学中存在三个误区:教学目标简单化一被异化为知识点的掌握,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教学评价片面化;片面追求升学率、“双基”观不能与时俱进和教师专业素质偏低是形成中学数学“双基”教学误区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实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认为数学教师应当:①树立先进的数学教育理念;⑦更新专业知识;②提高专业能力;④具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需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内容广度、螺旋间隔和内容深度3个维度对现行6个版本的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轴对称内容的螺旋式编写特点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学段递升,各版教材中螺旋式内容的广度或深度基本上都有实质性的增加,同一版本教材中不同知识内容及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同一知识内容在螺旋间隔上差异较大.提出反思建议:某些教材的基本观念需要适度渗透与螺旋,学科逻辑与年龄特征应当兼顾,各个螺旋之间需考虑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