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选取西北地区1961~2014年124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分析该区域降水量及可能蒸散量变化特征,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探讨分析该区域四季及喜温、喜凉作物生长季干旱趋势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降水量短缺呈增加趋势,可能蒸散量呈减少趋势,二者区域间差异均较大,其上升、下降趋势信度达99%及无明显变化站点分别占西北地区总站点的23.4%、0.8%、75.8%和18.5%、31.5%、50%。(2)西北地区相对湿润度表现为春季多特旱,夏秋两季多轻旱,冬季及喜温、喜凉作物生长季多中旱,且秋季呈变干趋势,其余各时段呈变湿趋势,春、夏、冬三季极为显著,空间上总体呈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后趋缓的趋势。(3)西北地区不同干旱发生频率总体呈现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喜温作物生长季喜凉作物生长季,而干旱频率区域分布特征与相对湿润度基本一致。(4)西北地区各时段日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在秋季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余各时段均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在春季、喜温和喜凉作物生长季表现为增加趋势,而在夏、秋、冬三季表现为下降趋势;相对湿度、风速在各时段均表现为减少趋势。(5)相对湿润度指数M与各时段降水量、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大,与各时段风速及日平均气温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淮海冬麦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黄淮海冬麦区83个站点197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对比Reg CM3模式模拟输出的格点气象数据,对黄淮海冬麦区未来情景下气候变化特征、冬小麦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影响的冬小麦适播期、生长季长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淮海冬麦区年平均温度呈现出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下降、时间上逐渐升高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变化气候倾向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黄淮海冬麦区≥0℃积温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下降、时间上逐渐上升的趋势;80%保证率下冬小麦适播期(≥15℃终日)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推迟、时间上逐渐推迟的趋势;生长季长度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缩短、时间上逐渐缩短的趋势;3降水量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先减少后增加、随时间南部明显减少、北部增加;参考蒸散呈现空间上由南向北先增加后减小、时间上逐渐减小的趋势;4日照时数空间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时间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水稻生产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江苏省72个县市1951~2010年的水稻产量资料,利用五年直线滑动平均法分离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以减产率大于5%作为受灾的界限,统计各县市灾害发生的频次,采用小波分析法分析其周期规律;通过灾年平均减产率、变异系数、风险指数和抗灾性能四个因素,构成综合风险评估模型,根据评估模型计算灾害风险度,对江苏省地区水稻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并对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表明:1江苏省地区水稻产量的年代变化主要1951~1963年,1972~1986年以及1997~2005年,其余时间段产量波动较为平缓;21951~2010年水稻受灾频次存在8年、16年、28年、32年、53年、58年时间尺度的显著周期性变化,以28年、32年为周期的震荡最强,是水稻受灾频次的第一主周期;3水稻综合风险度基本沿西北-东南分布,北部高于南部。获得了各种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影响下江苏省水稻生产的风险水平,可以为未来农业生产中水稻栽培管理、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30年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合20世纪全球气候变暖特征,主要选取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加剧的30年作为研究时段,利用其中536个地面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中国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的总体特征,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相应耕作措施和种植制度提供宏观建议。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热量资源随时间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空间上由东南向东北、西北逐渐减少;其中,无霜期由东南向西北逐渐缩短;东北、中南大部、西北局部地区水分资源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其中,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参考作物蒸散呈现出南部及西北内陆偏多的趋势,水分从东南向西北总体呈现出由盈余到亏缺的分布规律;光能资源呈现出由西南中部向四周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向西北内陆地区增加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