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5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505篇
系统科学   224篇
丛书文集   655篇
教育与普及   78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5篇
现状及发展   57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201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590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1011篇
  2007年   897篇
  2006年   586篇
  2005年   623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509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498篇
  1999年   428篇
  1998年   403篇
  1997年   389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286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蛭石作为三八面体层状硅酸盐矿物,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酸处理蛭石能提高蛭石的比表面积,改变层电荷数,达到增加表面活性官能团的目的.以新疆尉犁蛭石为原料,在低浓度盐酸和硫酸界面进行溶出性比较研究,对原料及酸浸后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以及浸出液中各离子浓度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酸浓度较低时盐酸和硫酸对蛭石的酸蚀程度相当,在酸浓度稍微增加时硫酸对蛭石的酸蚀速度快于盐酸.两种酸的蛭石结构中各金属离子浸出的难易顺序一致,均为:层间物>八面体片>四面体片.Ca2+作为层间阳离子在酸浸前4h的溶出速率远大于八面体阳离子Mg2+和四面体阳离子Al3+,且层间物中Ca2+相比于K+更容易浸出.适当的酸处理可以提高蛭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本文对于蛭石的利用开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海南岛为中国第二大植胶区和仅有的两大热区之一,揭示其橡胶林的时空变化规律,对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 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上结合Landsat和Sentinel-2系列时间序列影像和橡胶林物候等信息,以5 a为步长提取了海南岛1990—2020年间7期橡胶林分布图,分析了海南岛橡胶林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 ①近30年橡胶林面积增长趋势明显,从1990年的34.44万hm2增长至2020年的58.58万hm2,净增70.11%,且整体上呈现 “北增南减”的空间变化趋势;②在市/县尺度,橡胶林面积最大的主要市/县依次是儋州市、白沙县、澄迈县和琼中县,2020年占全岛橡胶林总面积的51.58%,而三亚市、东方市、文昌市及陵水县的橡胶林面积相对较小,2020年橡胶林总面积占比为5.22%;③近30年来,海南岛91.24%的橡胶林都种植在海拔300 m以下地区,97.75%种植地在25°坡度以下,海拔600 m以上几乎没有橡胶林分布,在海拔50~200 m和坡度0~5°的区域橡胶林增长幅度最大;④海南四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或缓冲区内均有少量橡胶林分布,但面积在逐渐下降。其中,霸王岭保护区内橡胶林面积最大,五指山保护区内面积最小,近30年四大保护区内橡胶林面积累计减少了68.02%,保护效果显著。虽然研究期海南岛的橡胶林面积增长非常显著,但集中在低海拔和相对平缓的区域,没有对位于中高海拔地区的热带雨林造成影响;四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虽均有少量橡胶林分布,但递减趋势明显。【结论】 总体而言,海南橡胶林的发展模式良好,没有以牺牲大量热带森林为代价,尚未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3.
随着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以及河口村等骨干水库群的联合调度运用,黄河下游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近年来,特殊的水沙条件引起黄河下游三官庙至韦滩河段的河势发生改变,造成了滩地大量坍塌,并且危及到两岸村庄与堤防安全.为了明确三官庙至韦滩河段的主流摆动规律及其驱动机制,采用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阐述了三官庙至韦滩河段的河道与工程概况,分析了该河段水沙过程与河道冲淤变化特征.同时,根据不同时期该河段的河势调整特点及其与水沙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预估了不同流量过程条件下的河势演变趋势.研究表明,从短期来看,长历时大水冲刷形成的河槽较为稳定,加之河道整治工程的不断完善,河势将按照治导线行走的概率增大.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骨干水库群的投入使用与工农业用水量的增长,黄河下游持续小水的可能性将偏大,主流则会在河道内摆动.  相似文献   
94.
汾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对山西省的生态维护与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2个角度,利用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计算汾河流域1995—2020年的6期景观格局指数,并获取25年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汾河流域的草地、耕地、未利用地以及水域的面积减少了,建设用地与林地的面积增加了;其中耕地、草地及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较大,表现出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转变的特征。(2)研究区景观总体上呈破碎化倾向,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分布异质性减小。(3)建设用地和耕地的景观破碎度不断增加,景观形状日趋复杂;林地景观破碎度先增加,景观形状趋于复杂,而后则相反;草地的景观破碎度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景观破碎度减小,景观形状趋于简单;耕地的最大斑块指数大幅减小但始终保持在第一的位置,耕地作为汾河流域的基质景观优势地位显著下降。总之,自然环境的演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得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通过增加耕地保护力度,加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构建流域防护林体系,采取节水政策及建立汾河流域生...  相似文献   
95.
古近纪时期的板块运动造就了渤海湾盆地洼隆相间的构造格局,需要从地质年代学角度研究单一湖盆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内部的沉积响应。以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始新统为例,利用标准井预处理的自然伽马曲线,利用频谱分析、连续小波变换和滑动频谱分析等方法识别蕴藏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基于绝对地质年代锚点,建立天文年代标尺,估算沉积速率,重建古湖平面变化和古沉积物供给能力,从区域沉积体系演化的角度讨论米兰科维奇记录对沉积响应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始新统沉积序列受控于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共识别出20个长偏心率周期,85个短偏心率周期,累计约8.1 Ma;(2)Es31、Es2、Es1x和Es1z亚段顶界面绝对地质年代分别为33.3、31.9、30.5、29.5 Ma,平均沉积速率约124.2 m/Ma;(3)湖平面于36.6~33.3 Ma大规模上升,于33.3~30.5 Ma持续下降,于30.5~28.5 Ma再次小幅回升,而36.6~28....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介绍了在H-800透射电镜上获取高分辨矿物晶格象和薄箔样本能谱定量分析的开发工作。用环氧树脂包埋方法和离子减薄技术,对非导体的地质样品可以制成很好的超薄样本,从而可以方便地在透射电镜上观察样品的内部超微结构和高分辨的矿物晶格象。为了采用“比例法”进行薄箔样本的x-光能谱定量分析,先用已知化学组成的矿物薄箔标样,对配在透射电镜上的能谱分析系统进行校正,求出各元素的k-系数。最后将上述方法用于对我国不同海区绿色自生矿物颗粒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本文合成了苯甲酰三氟丙酮(L)和三苯基氧膦(TPPO)、联吡啶(Bipy)、邻菲罗啉(phen)、四甲基氢化铵(NMe4OH)与稀土Y、La、Eu、Tb离子的混合型配合物。测定配合物的H1NMR谱及质谱,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8.
合成了间羟基苯甲酸邻菲Luo啉钆(Ⅲ)、镝(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与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热重分析和固体配合物导电性能等方法,对三元配合物进行了结构与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99.
对负载型钌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原位红外表征,并讨论了其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0.
室温,氮气氛下,铜(Ⅱ)盐和双二苯基膦戊烷(dppp5)在溶液中通过还原取代反应合成了8种铜(Ⅰ)配合物(1.[Cu(dppp5)]2(BF4)2,2.[Cu2(dppp5)2(C8H3O2SF3)2],3.[Cu2(dppp5)3](CCl3COO)2,4.[CuBr(dppp5)]2,5.[Cu2(dppp5)Cl2],6.[Cu2(dppp5)3](CH3COO)2,7.[Cu(dppp5)(NO3)],8.[Cu2(dppp5)3](ClO4)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摩尔电导测定对其进行表征,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有机膦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