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6篇
系统科学   40篇
丛书文集   69篇
教育与普及   1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24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91.
通过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的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矩形腔体内具有Soret效应的混合流体Rayleigh—Benard对流系统中斑图(Pattern)选择的多重稳定性(Muhistability)现象.包括有间歇性缺陷的行波和缺陷源水平运动的对传波(Counterpropagating wave)的多重稳定性现象,不同波数的摆动(Undulation)行波的多重稳定性现象,行波和摆动行波的多重稳定性现象等.对由沿着r增加或r减小方向计算引起的斑图转化过程的滞后(Hysteresis)现象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混合流体Rayleigh—Benard对流系统中的滞后现象和多重稳定性现象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92.
荡子山白榴霓霞岩包体中含有大量的富锶磷灰石. 利用电子探针微束分析技术对富锶磷灰石的赋存状态、晶形、矿物共生、成分变化以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发现富锶磷灰石有短柱状和细长柱状两种晶形, 并多被其他矿物包裹, 表明它们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 其成分为氟磷灰石. 之后被富锶流体沿着氟磷灰石颗粒的边缘进行交代, 从而形成了富锶磷灰石, 交代方式为类质同像置换. 富锶磷灰石中SrO含量的变化反映出体系中碱度的变化, 体系中的碱度升高时, 磷灰石矿物中Sr置换Ca的数量增加, 而当体系中的碱度降低时, 已经进入到磷灰石矿物晶格中的Na, LREE和Sr离子也会从中分离出来而导致这些阳离子数降低. 因此, Sr置换Ca的数量对体系中的碱度变化趋势有着明显的指示意义. 根据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数据计算得出阳离子的个数, 富锶磷灰石结构式可写为(Ca3.15~4.963Sr0.019~1.510Ba0.00~0.030Na0.006~0.108REE0.106~0.153)(P2.842~3.028Si0.009~0.094)O12(F0.675~1.079,Cl0.000~0.256, OH–0.084~0.297). 利用配有193 nm激光的Neptune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 对富锶磷灰石原位微区Sr, Nd同位素进行了分析. 将分析结果与白榴霓霞岩包体及包体的寄主岩Sr, Nd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比较, 发现交代早期岩浆结晶成因氟磷灰石的富锶流体与白榴霓霞岩包体及包体的寄主岩来自不同的源区, 其中, 前者来自较亏损地幔, 而后两者则来自较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93.
长庆超低渗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超低渗砂岩储层渗流能力及开发潜力时,可动流体及其赋存特征是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利用核磁共振测试实验及离心实验,对长庆油田的6块超低渗砂岩储层岩样进行离心标定,定量分析了不同尺寸喉道控制的可流动孔隙空间大小,结果表明,对于长庆超低渗储层砂岩,以往低渗储层砂岩离心法所用的经验值1.38MPa已不再适用,最佳离心力应为2.07MPa;有效喉道半径下限为0.07μm,T2截止值为12.47ms。将实验结果与长庆油田的另外3块特低渗砂岩、6块致密砂岩岩样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长庆超低渗砂岩岩样大喉道控制的可动流体百分数小于长庆特低渗砂岩岩样,而大于长庆致密砂岩岩样。  相似文献   
94.
王建  胡罡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744-3746,3750
运用流体势原理和油气运移成藏理论,研究了油田注水开发中强化开采及油气重新运移聚集形成剩余油机理和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认为以储层非均质性和构造为主的静态因素与水动力、重力、浮力和毛细管力以及摩擦力等构成的动态因素共同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其中水动力和浮力为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主控因素。油藏内剩余油运移聚集遵循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聚的流体势原理。油藏内的低势闭合区是油气重新运移聚集的有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总体上可以总结为"普遍分布、局部富集"。  相似文献   
95.
为了研究缸内直喷汽油机喷油嘴内流动特性及影响喷孔出口流动参数的因素,建立了欧拉多流体模型对喷嘴内流动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不同介质和不同喷嘴进出口压差下喷孔内流动特征及影响喷孔出口截面流动参数的因素.结果表明:气泡数密度增大则空穴程度增大,但当气泡数密度大于一定值时,空穴流动趋于稳定;随着空穴程度的增大,喷孔出口截面平均速度增大,平均湍动能减小;喷嘴进出口压差的增大,有利于空穴的发生;喷嘴内湍动和气泡与流动介质间相对运动产生的压力波动,有利于喷嘴内空穴发生;在较高的喷嘴进出口压差的情况下,局部湍动对喷孔出口截面的湍动能影响不可忽略;喷孔内流量系数主要受空穴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96.
氯唑沙宗在SC-CO2中的溶解及微粒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静态法测定氯唑沙宗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考察温度(308~328K)和压力(10~30MPa)对溶解度的影响,并用经验关联方程对其进行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氯唑沙宗的溶解度可达到105mol/mol,满足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RESS)的实验要求;经验方程Chrastil及其修正式的关联效果比Mendez-Santiago-Teja方程好,特别是Adachi和Lu-Chrastil修正式,平均值绝对相关偏差(AARD)为0.0170。另外,通过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技术制备长度为0.5~5μm,宽度为0.1~1μm的氯唑沙宗棒状颗粒,体积为原料的1/20,甚至更小。实验证明,粒子的具体大小和形状与平衡温度(308~328 K)、平衡压力(10~30 MPa)、喷嘴温度(343~383 K)、喷嘴直径(0.1~0.4 mm)和喷射距离(10~30 mm)等操作参数密切相关。因为这些操作参数影响着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度、过饱和度和扩散情况等,从而决定了晶核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97.
赫巴流体在圆管中流动状态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稳定性参数Y研究了赫巴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状态,得到了确定其流动状态的判据,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实验资料,对比其他2种流态判别准则计算结果表明,稳定性参数Y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8.
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研究了超临界CO2系统中流体温度对大豆纤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超临界CO2流体处理温度的升高,大豆纤维大分子链段相互作用增强,有重排及重结晶现象,纤维结晶比例、晶面间距增大,而晶粒尺寸有减小趋势,同时,纤维热稳定性有所提高,流体介质对大豆纤维表面的溶解或刻蚀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
吴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141-4144,4148
流体的位置直接影响着循环摩阻、静液柱压力等参数计算,因此准确的预测注入井筒内流体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固井注水泥施工过程中,由于管串组合、井身结构以及施工排量等的变化都会影响流体在井内的位置.针对注水泥施工过程中流体流动特点和井内体积组成等对注水泥作业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分段式体积计算方法较为精确的确定注入井筒内各段体积流体的种类、位置,能更好的预测井内动压力的变化情况,更加准确地计算注水泥施工动态参数,对提高固井质量,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利用临清坳陷东部4口井35块石炭-二叠系储层样品对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鉴定、微束荧光光谱和均一温度测试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排烃史模拟技术对临清坳陷石炭-二叠系油气充注期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包裹体以发弱黄色、弱蓝白色-白色荧光及不发荧光的气相包裹体为主,少见弱蓝绿色和弱蓝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样品中检测到大量裂缝和孔隙沥青及沥青包裹体,早期油藏遭受破坏,以天然气成藏为主;石炭-二叠系至少存在5幕与油气成藏相关的流体活动;第一成藏期距今171~148.5 Ma,主要为油充注,第二到第四成藏期以天然气成藏为主,成藏期分别为距今141.9~95.7 Ma、51.0~33.1 Ma和19.7~2.5Ma,主要成藏期是古近纪以来的第三、四期,处于烃源岩大规模生烃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