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9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81.
82.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在武汉、重庆、上海等地,多次参加鲁迅逝世和郭沫若诞辰的纪念活动,同时结合当时的革命任务和形势特点,发表重要演说和文章,对鲁迅与郭沫若的思想和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认为二位伟人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革命战友,“各人自有千秋”。  相似文献   
83.
沈金耀《鲁迅杂文诗学研究》冲破固有文学观念的樊篱,建立起一种以文本的诗学形态为起点的解读方式,提出了鲁迅杂文诗学研究的新方法,展现了鲁迅杂文艺术世界的广袤和精深,多方面更新了人们对鲁迅杂文的认识,在鲁迅杂文研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鲁迅是我国介绍法国学的先驱。他的译活动起始于雨果的随笔《哀尘》,发表于1903年,嗣后,以不同的形式向我国读介绍了雨果、凡尔纳、法朗士、腓立普、纪德等名作家作品。鲁迅的创作受到法国学影响,他的作品也很早引起法国坛注意。《阿Q正传》1926年即被翻译成法在巴黎发表。鲁迅与罗曼·罗兰的友好交往,为中法学的交流揭开新的一页。鲁迅与法国学的接触相当宽广,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立体未来派诗人、兼容并蓄。从与法国学交流中,我们看到鲁迅与世界学整体关系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85.
关于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的史料,前人多有述及,学界亦时有发掘;但仍存在着不少语焉不详之处,部分史实甚至不无错讹。有鉴于此,笔者努力从彼时报刊、公文等第一手资料及鲁迅书信、自传所提供的线索出发,并参照许寿裳、杨莘士、夏丐尊等亲历者或同时代人所撰年谱、回忆文章,钩沉补缀,辨正考订,穷原竞委,以求去讹存真,还原历史。  相似文献   
86.
毛泽东与鲁迅对曹操的历史功绩都曾有过较高的评价.他们对曹操其人的赞赏以及对其诗文的接受、继承、创新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87.
迄今汗牛充栋的鲁迅小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革命、思想革命、主体意识这几个层面 ,而忽视了  形式意义层面。只有在研究路向上作出调整 ,走出鲁迅研究的本体迷失 ,才能真正还原鲁迅作为一个杰出小说  家的地位 ,也才能凸现出鲁迅小说在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无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民国时期的诗学著作数量众多、内容广泛,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民国诗学著作涉及诗学专论、诗词学综论、新旧诗兼论、中国文学论集、诗史、诗话、诗体、诗法、专题研究、断代研究、诗集辑录和诗集笺注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清代才媛文学发展走向繁盛,形成新的创作群体,在突破阃闺的同时亦表现出对文学话语空间的积极诉求。其文学主题的社会化、哲学化、史学化均彰显出此期才媛自觉的性别意识重构。世家涵养、诗事交游与结社活动的支撑是其向纵深发展的必要前提。建立在广泛交游与真实写作基础上的才媛诗论,呈现出在诗用、诗作、诗人、诗风、诗旨五方面的新异见解,填补了清代女性批评的话语空白。  相似文献   
90.
作为有着自觉生态意识的当代诗人,傅天琳在人与自然的反思中凸显生态诗歌的思想价值。傅天琳将自然去客体化,揭示自然本身的生命性,呈现万物有灵的书写特质;基于建立诗歌与地域情感关联的需要,傅天琳从巴蜀地域的现实、历史、神话三重维度形塑生态诗歌的精神家园;在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等多重语境中,傅天琳试图拓展生态诗歌的问题空间,挖掘生态诗歌的深刻性。分析傅天琳的生态思考与创作追求,有利于凸显生态诗歌的思想性,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中国生态诗歌议题的研究。鉴于此,傅天琳的生态诗歌对中国当代生态诗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