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81.
鄂尔多斯盆地廷长组储层质量严重地受碳酸盐胶结物影响.通过对宜川—句邑地区长8储集层薄片、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表明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是铁方解石(含铁方解石),在薄层砂岩中和厚层砂岩顶底与泥岩紧密毗邻的区域含量较高,以中细晶及粗—巨晶颗粒充填孔隙.碳酸盐胶结物δ13CPDB值为-5.56‰~0.22‰...  相似文献   
82.
本文通过对比固态CaHPO4直接水解法和高浓度化学沉淀法,在低饱和状态下合成了羟基磷灰石.通过等离子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重(TG)以及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在脱除重金属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所得产物的组成和形貌均与人骨相似,为缺钙的碳酸盐型羟基磷灰石;其对高浓度的Hg2+、Pb2+、Cd2+、Cr3+和低浓度的Pb2+、Cd2+、Cr3+有较强的吸附,对Cr2O72-和AsO33-则没有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83.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碳酸盐胶结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碳酸盐胶结物是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岩中的主要自生矿物.薄片分析、碳氧同位素测试、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该区碳酸盐胶结物主要类型为微晶无铁方解石、亮晶或连晶铁方解石与含铁方解石.微晶无铁方解石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含量高,但分布局限,与局部过饱和的碱性湖水沉淀有关.亮晶与连晶铁方解石或含铁方解石1δ3CPDB值为-4.1‰~-13.1‰,1δ8OPDB值为-19.7‰~-32.3‰,胶结类型多样,分布普遍,为该区主要方解石类型,其形成主要与烃源岩中泥岩矿物有机质演化有关,为中成岩A期—B期阶段产物,形成时代相对较晚.碳酸岩胶结作用对储层具有较为明显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84.
1.钙剂不可与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多数都含有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盐类,会和钙相结合而妨碍钙的吸收。  相似文献   
85.
86.
A possible important CO2 sink by the global water cycl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locations, magnitudes, variations and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global CO2 sink are uncertain and under debate. Here, we show, based on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evidences from field monitoring results, that there is a possible important CO2 sink (as 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by the global water cycle. The sink constitutes up to 0.8013 Pg C/a (or 10.1% of the total anthropogenic CO2 emission, or 28.6% of the missing CO2 sink), and is formed by the CO2 absorption of water and subsequent enhanced consumption by carbonate dissolution and aquatic plant photosynthesis. Of the sink, 0.5188 Pg C/a goes to sea via precipitation over sea (0.2748 Pg C/a) and continental rivers (0.244 Pg C/a), 0.158 Pg C/a is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again, and 0.1245 Pg C/a is stored in the continental aquatic ecosystem. Therefore, the net sink could be 0.6433 Pg C/a. This sink may increase with the global-warming-intensified global water cycle, the increase in CO2 and carbonate dust in atmosphere, and reforestation/afforestation, the latter increasing soil CO2, and thu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IC in water.  相似文献   
87.
赛汉塔拉凹陷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根据该区块地质特征,在分析其岩心实验资料、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及其响应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利用测井曲线计算碳酸盐含量(体积分数)的有效方法,进而建立了基于碳酸盐含量的孔隙度、渗透率计算模型,为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8.
岩溶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岩溶作用影响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连宾  袁道先  刘再华 《科学通报》2011,56(26):2158-2161
从土壤及岩生微生物影响岩溶作用的速度和微生物捕获CO2 及诱导碳酸盐形成等方面分析了岩溶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指出岩溶作用的速度和碳汇稳定性以及岩溶地区的碳循环与微生物有密切关联. 提出需要结合不同生态环境来定量研究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以揭示生物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及其与岩溶效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
奥陶系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及受成岩流体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合了已有的全球奥陶系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及演化趋势,测试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4种类型共计51个非沉积碳酸盐矿物的锶同位素组成,通过对照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奥陶纪全球海水87Sr/86Sr比值具有随时间单调下降的总体趋势,其原因与晚寒武世-奥陶纪的全球淹没事件,以及广阔陆表海和有关的沉积物对放射性成因锶的封存作用有关;(2)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趋势总体上与全球一致,说明全球海平面变化仍然是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与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部分海相碳酸盐87Sr/86Sr比值的降低可能与深部流体的影响有关;(4)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部分海相碳酸盐样品87Sr/86Sr比值的升高与晚奥陶世盆地抬升过程造成的表生成岩环境中近地表大气淡水作用带来的富放射性成因锶的影响有关;(5)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风化壳中非沉积碳酸盐具有很高的87Sr/86Sr比值,最低值也显著高于0.7079左右的晚奥陶世末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说明大气淡水及壳源组分在奥陶系水岩反应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奥陶系风化壳中的4种非沉积成因方解石中,与不整合面附近古喀斯特作用有关的方解石的87Sr/86Sr比值最高,显著高于各种成因的裂隙(构造或非构造成因裂隙)中的方解石,说明在非海相流体的影响中,不整合面附近的大气淡水作用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0.
碳酸盐胶结物是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中重要的自身矿物,但对其形成机制目前尚无深入研究。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A井和B井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全岩X射线衍射测试、扫描电镜分析了页岩中自身碳酸盐矿物的类型,并利用分成分碳氧同位素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中碳酸盐矿物沉积水介质主要为陆相淡水。A井的方解石δ~(13)C平均值为-1. 14‰,δ~(18)O平均值为-12. 63‰,B井的方解石δ~(13)C平均值为-2. 40‰,δ~(18)O平均值为-12. 84‰,氧同位素表明两口井方解石均主要形成于早成岩B期,碳主要来源于有机质脱羧反应; A井白云石δ~(13)C平均值为-1. 84‰,δ~(18)O平均值为-7. 56‰,其形成主要与早成岩阶段硫酸盐还原作用密切相关; B井白云石的δ~(13)C平均值为-4. 48‰,δ~(18)O平均值为-11. 12‰,主要与中成岩A期有机质脱羧反应密切相关,铁白云石主要形成于晚成岩阶段;黏土矿物转化提供了研究区碳酸盐矿物沉淀所需要的钙离子、镁离子及铁离子。该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分析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成岩演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